中國經濟宏觀形勢與財政收支狀況分析
2010年上半年,我國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 D P )1728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 .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中國宏觀經濟總體增長態勢未變,增速回落但符合預期;物價水平結構性下降,通貨膨脹壓力緩解轉為溫和可控;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力度回穩,房地產投資仍保持快速增長;居民收入繼續穩步提高,就業形勢和消費結構均有進一步改善;進出口創月度歷史新高,貿易順差下降,一般貿易增長迅速且出現逆差;貨幣供應量、信貸增速回落,人民幣匯率創新高,匯改尚未出現不利影響;農業生產穩定且夏糧略有減產,工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且增幅回落,尤其是一些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速回落。應該看到,經濟運行中的部分指標回落在當前環境下是良性的,說明我國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增強了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有效地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平抑了通貨膨脹預期,鞏固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第二季度,財政各項指標顯示,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了較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支減收的效果明顯,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保持了反向變動趨勢,財政收入逐月減少,財政支出逐月增加,較好地滿足了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穩定等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的要求。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我國財政狀況進一步得到改善,全國財政收入累計43349 .7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373 .65億元,增長27.6%。全國財政支出累計33811.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08.8億元,增長17%。財政收支均有大幅提高,說明我國宏觀經濟運行良好,財政資金充裕,財政能力得以提高,相關改革得以穩步推進。整體來看,我國財政收入仍然處于恢復性增長階段,其中營業稅、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關稅、車輛購置稅等有較快增長。在二季度財政支出逐月增加的大趨勢下,5月其同比增幅顯著提高,6月月度環比增幅在上升趨勢的基礎上驟然提高,這和季節性防災、減災、抗災因素相關性較大。
中國財政政策取向與調整建議
在對危機中發揮巨大作用的財政政策進行反思后,我們發現,財政政策是一把雙刃劍,用得恰到好處,可以挽救國家于危機;用得過度,也可以讓國家陷入危機,甚至導致國家破產。如何讓財政政策全面發揮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正面力量,而不是偏離預定軌道,加大公共管理的成本,甚至起反作用?應該根據時代特征和內在需求對公共財政的屬性和職能進行深入思考和完善性的界定。下一階段,中國必須吸取國際上的教訓,未雨綢繆,防范Cye.com.cn財政風險。同時,應把握時機,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對財政政策進行調整。對外,全方位鞏固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積極推動財政外交,在國際上盡力爭取中國的利益;對內,除以調整結構為重點外,還須抓住改革的機遇,以改革方向引領財政政策,從提高財政能力的角度,為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
完善公共財政屬性和職能的界定,準確把握財政政策調整方向
公共財政的基本屬性是公共性,這是在所有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環境中,公共財政的共性。然而,在現實中,公共財政的公共性常常會被誤讀,致使公共財政往往以問題為導向,被簡單化為“救火隊員”,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而忽略了公共財政本身。公共財政也是社會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身也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果過度使用卻又忽視了它的健康發展,就會發現,“火”有“救火隊員”來救,而一旦“救火隊員”病了,將無人能醫。因此,必須從基礎性的問題入手,在當前的環境和發展階段中,對公共財政的性質進行重新定位與解讀,并以此作為制定和實施財政政策的依據和取向。
在公共性這一基本屬性的統領下,現階段公共財政的性質還可以細分為包羅性、政治性、工具性、應急性、開放性、完整性、透明性、可持續性,并分別對財政政策具有方向性的指導意義。第一,公共財政具有包羅性,覆蓋范圍廣,財政政策應該做到對公共財政可發揮作用的領域全覆蓋,不能有所缺失。第二,公共財政具有政治性,是履行政府職能的載體和物質條件,財政政策應該與國家政治方向、整體戰略、改革內容保持一致。第三,公共財政具有工具性,是國家進行公共管理和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并通過財政政策的具體工具行使財政職能,財政政策的安排要使這些工具發揮最大合力,不留短邊。第四,公共財政具有應急性,必須迅速解決各種突發事件和危機,這需要財政政策靈活,決策機制順暢,有資金和政策上的準備。第五,公共財政具有開放性,財政政策應立足于外交的高度,與世界各國一起提供國際性的公共產品,同時還要處理好國際稅收、國際貸款和援助、財政標準和管理方法國際化、政策國際協調等問題。第六,公共財政是一個體系,具有完整性,要求財政政策的各個組成部分都要完整,均衡發展,同時,不能忽略事后的績效跟蹤。第七,公共財政具有透明性,公共財政的載體是公共資源,公共資源的流向和每個環節的使用都應該透明,這就要求財政政策決策、執行、結果等各個環節也公開透明,從而提高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率,防止濫用和浪費。第八,公共財政具有可持續性,一方面財政自身運行應具有可持續性,另一方面財政運行的目標應該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財政政策應及時排除風險,保證自身的可持續,同時還要以結構調整為導向實施“綠色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