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四: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中國經濟未來的動力在自主創新,未來的空間在城鎮化。每一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對應的都是上千萬人口以及數以萬億元計的投資和消費。
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ㄎ⒉┱J為,中國城鎮化率還沒有達到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高度,潛力巨大。大量農村居民正在向城市轉移,使他們真正成為市民,對產業升級、消費升級都至關重要。
張立群指出,目前城鎮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在城市打工生活的農民工不能實現市民化,享受不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生活水平較低,消費能力較弱。要創新社會管理,增加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關系社會公平正義。
信號五: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來的高速發展,靠的是改革激發的活力;中國經濟未來調結構、轉方式,依然要靠改革來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國有經濟和農村改革,抓好科技、教育、文化、行政審批等領域改革。
專家們分析指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支持服務業發展,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有利于節約資源、鼓勵創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利于降低公眾醫療負擔,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利于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國有經濟改革有助于激發活力,這些改革搞好了,調結構、轉方式就有了制度保障。
信號六:穩步提高社保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
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穩步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等。
莊健認為,使百姓的就業更加充分,享受的社會保障水平更高,住房改善,就學、就醫更加方便,將大大提高增長的包容性,讓更多人分享到經濟發展的好處。比如,在社會保障領域,現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網已基本建立,但保障的水平比較低,很多還實現不了全國統籌,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明年的經濟工作,要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最終落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來。”張立群說。
媒體解讀:
明年經濟工作關鍵詞
內需: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
投資: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繼續嚴控“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
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促進重要商品市場供需平衡,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
外貿: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優化外貿結構,完善穩定出口政策,積極增加進口
社保:穩步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
城鎮化: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房地產: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中央政治局定調明年經濟:更側重于效益和質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