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蘇省近日舉行首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會。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1/19/192C8F01FD668C664A6334C3A2482D68.jpg"> | |
江蘇省近日舉行首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會。
王路憲/CFP |
|
在媽媽剪紙聲中長大的李劍,早早便有了一個夢想:將手藝變成產品,創造價值,永遠延續。她的創業因為夢想而顯得不再那么苦,而有了甜甜的味道。
圖為李劍在展示剪紙。
本報記者 朱 磊攝 |
|
一個剛入校的大學生,因為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王靈光選擇了回到土地,在莊稼地里種夢。大地,用豐收饋贈這些勇敢的年輕人。
王靈光在給莊稼噴灑農藥。
資料圖片 |
核心閱讀
前段時間,電視劇《溫州一家人》熱播,一家人的創業之路與時代大潮共起落,看得人熱血沸騰。細想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豈不正是一部風云激蕩的創業大戲?其中,青年人無疑是主角。
如今閃閃發亮的商海大英雄,誰不是從一個小小的夢想開始?年輕人心中有夢,敢為人先,不怕失敗,又肯吃苦,這些無疑都是創業者最可寶貴的素質。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政府理應點燃青年的創業激情,以優化的環境培育夢想開花結果。
本期周刊,我們講述了兩位創業青年的故事,并請一位創業先行者對青年人創業給出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李劍:母親的剪紙我的事業
本報記者 朱 磊
一把剪刀,“咔咔”幾聲,伏兆娥手中的紅紙“變”成了記者的笑臉。站在一邊的李劍呵呵笑道:“一個人像只需2分鐘,這個是媽媽幾十年練就的功夫,我現在才學了不到五成啊。”燦爛的笑臉,齊耳的短發,這個時候的李劍,看起來更像一個大學生。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回鄉剪紙第四代傳承人,雖然只有27歲,李劍已將母親的剪紙藝術推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2009年大學剛畢業,李劍就成立了寧夏藝盟禮益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媽媽是民間傳承剪紙藝術家,我從小耳濡目染,初中便拿起剪刀幫媽媽做剪紙,大學就想著如何讓這門藝術發揚光大,學廣告傳播也是為了將來能夠學有所用。”在李劍心中,早早便有了一個夢想,并且一直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著。
靠著從母親那里借來的3萬元,李劍在銀川文化城租了個門面,并開發了一款剪紙賀卡。為了推廣產品,李劍不得不用了最笨的辦法,帶著產品跑單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