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gogo算是美國最早一批創辦且熱度持續增長的眾籌平臺,與另一個被炒得火熱的明星平臺Kickstarter難分伯仲。昨天認識了Indiegogo企管部的主管Kate Drane,她興奮地告訴我她剛升職,新職位會讓她接觸和幫助到更多全世界最酷最敢想敢做的人。其實,她自己去年還是這群有想法的人之一,并且正是借助Indiegogo的平臺籌到了她自己的創業項目資金。結合自己的親身眾籌經歷和在Indiegogo工作的經歷,她向我分享了幾點眾籌項目成功的小秘訣。
特別的“開場秀”——個性化視頻
Kate給我看了個迄今為止Indiegogo平臺上她最喜歡的一個眾籌項目的視頻“Who Gives A Crap”。
視頻中創始人Simon坐在馬桶上向“眾籌天使”們介紹了這個廁紙項目的內容和意義,最關鍵的是他說“不籌夠目標5萬美金我不離開馬桶”…結果,他在50個小時后就閃電結束馬桶噩夢。Kate總結說,人們支持的是一個有說服力的故事,一個在生活中被樂于談論的話題,不是產品。所以,眾籌項目要有視頻(Indiegogo的數據顯示有視頻的項目要比沒有視頻的項目平均多籌114%,1-3分鐘時長),而且視頻要拍得人性化、個性化,讓觀者有親近感。Kate說曾經有一個團隊,其實已經有風投了,也跑到Indiegogo上建了個項目,財大氣粗地撥了1.5萬美金拍視頻,結果最后反而糾結著怎樣讓視頻看起來不像“大制作”而是“草根”作品…
籌款金額打個小算盤——請親人朋友先籌上30%
籌款金額的設置絕對是寧可“低就”不可“高成”。統計顯示,目標為5萬美金到7.5萬美金的項目比10萬美金的項目平均籌得要多。因為越低的數字,更有可能在籌款期限內越早達到,這樣就有了繼續籌得更多款項的時間和激勵理由,支持者的心理上也會覺得這是個值得支持的好項目。Kate還透露了一個小技巧,私下先給親人朋友介紹項目并請他們在項目上線后第一時間支持(實在不行自己掏錢),最好能先籌到30%實現“軟著陸”(Kate用的詞),這樣其他陌生人可以看到項目是有進展的,這將是推動項目快速成功的絕對動力。
量力而行——給支持者的“報答”(perk)一定要是可操作、可兌現的
因為眾籌平臺上的項目并不都是有商業目的的,有些甚至只是請大家幫助自己實現一個私人的小愿望(比如旅行),所以給支持者的“報答”不一定是產品或者服務。Kate說,大家的點子花樣百出,有自己DIY做特別的小物品,有寫一個“感謝”的字條或者親自打一個電話說“謝謝”的(那個廁紙項目給支持了5美元的人的回報就是創始人把每個人的名字和感謝的話分別寫在一段廁紙上,然后拍照片上傳Twitter),甚至還有分享私密的…但是Kate強調說千萬不要找一個難以兌現的承諾反倒給自己增添麻煩,她知道曾經有一個比較有名的電影人,在Indiegogo上籌款拍電影,給大家的許諾是為每一個支持了15美元的人親自出鏡錄感謝視頻…結果,6000人分別掏出了15美元,為此他在項目完成2年后仍然還在給大家拍感謝的視頻…
Kate還發給我這張Indiegogo總結的6個可以幫助你籌得更多款項的技巧,與大家分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