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曝出,線上P2P(又稱人人貸)平臺優易貸突然人去樓空,出借人損失2000多萬。這一事件再次將P2P平臺的風險管理能力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近年來P2P行業迅猛發展,但風險顯現也是不爭的事實。記者調查中發現,雖然多數P2P平臺有著自己的風險管控,但缺乏監管是包括許多 P2P企業在內這個行業的心病。
□事件
網貸平臺交易風險暴露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借助互聯網的平臺展開業務,有銀行、保險在互聯網上開售理財產品,更有通過網絡平臺直接借貸的模式產生。P2P(個人對個人)網絡借貸應運而生。
但是,在業務迅速開展的同時,風險的暴露也不容忽視。低額的投資門檻,看似安全的承諾,以及客觀的預期收益(一般年回報率在10%左右),令諸多投資者踴躍進入,其中有不少投資者碰到平臺關閉等風險事件,最終血本無歸。
根據媒體報道,2012年12月21日,網絡貸款平臺“優易網”創始人與運營公司——南通優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突然人間蒸發,這導致 60余位債權人的近2000萬資金無法追回。記者發現,目前,作為P2P平臺的優易網已無法正常訪問。
優易網是一家典型的P2P網絡貸款平臺,投資者通過網絡平臺,將資金借給有資金需求的借款者。借入方和借出方的資金往來都要經過網絡平臺。優易網事件不是P2P網貸平臺發生的第一次風險事件了。從2011年至今,已經有貝爾創投、哈哈貸、淘金貸等多個平臺出現風險事件,涉及金額數千萬元。
□調查
線下債權轉讓模式規模更大
事實上,P2P借貸平臺除了網貸模式,還有另外一種線下的模式。這種模式以宜信公司為代表,規模已經超過百億。10月中下旬,融宜寶集團總裁王會師的意外死亡引發關注。其中,融宜寶模式采取的就是線下債權轉讓的模式。
融宜寶公司總裁助理兼理財總監楊帆告訴記者,在P2P行業,融宜寶、宜信等較大的公司,采用的都是線下債權轉讓模式。簡單來說,線下債權轉讓模式提供一個平臺,鏈接兩端客戶,使一端有閑置資金的投資人(出借人),將他的資金通過平臺,分散出借給若干借款人。
楊帆強調,線下債權轉讓的模式和線上有明顯區別,從線上的模式來看,就是通過網站的平臺分散出借債權給借款人,雖然也有信用審核,但對借款人缺乏一個直觀的了解,而且基于風險考量,網貸平臺的涉及資金量一般而言比較保守。而在線下債權轉讓模式中,融宜寶提供一個固定出借人,由其自有資金進行出借,然后再把獲得的債權進行拆分組合,然后出讓給客戶。
對于近日發生的一些行業內的負面事件,楊帆也表示,從目前暴露風險的公司來看,主要風險集中于線上網貸平臺,線上的貸款模式中,出借人直接對接給N多個借款人,并沒有一個中間人。目前行業內對這兩種模式也存在爭議,有一些人認為線上P2P才是真正的P2P,但楊帆表示,正是因為有中間的出借人,有一個嚴格的信審過程,并且直觀了解借貸雙方,公司更會對出借人負責,風險也更容易控制。
□觀點
P2P行業亟待監管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國內對P2P行業尚無明確的政策法規框架,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以及行業標準,導致市場參差不齊,存在非法集資等潛在風險?春肞2P行業的人士認為,P2P貸款平臺和地下金融相比,更規范、利率更低。不過,中國小額信貸聯盟(下稱小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認為:“我現在最擔心的,是有人看到這里回報高,就忽視風險管理,只是把別人的錢拿來亂發貸款!
楊帆坦言,由于監管的空白,給融宜寶開展工作確實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開展業務方面,所有客戶遇到我們這類公司一般都會問,你們有沒有監管,我們回答肯定是沒有的,希望有一個監管機構來監管,有這樣一個機構的介入,肯定有助于我們的正規健康,如果一個東西只有供求關系的話,就容易扎堆,而且整個行業一旦出現不好的東西,難免會累及行業整體。
宜信公司市場與公關部總監李玉瑛也坦言,金融創新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動力之一。宜信也呼吁監管層與時俱進,建立更公平的游戲規則,使市場充分競爭,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對于創新的行業,給予更多的包容,并建立合理有效、透明公平的監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