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煤炭學會經管專委會秘書長的職位上退下來后,張文山便極少到外省市去走動,但也有盛情難卻的時候。2012年11月底,張如約到達古城太原,參加了西山光為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儀式。
這家新公司由西山煤電集團與廣州光為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合資而成,雙方共同注資1000萬元,預計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公司計劃在5年內打造成為山西省規模最大的大功率LED照明生產基地。
西山煤電集團是山西焦煤集團的核心骨干企業,是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基地,其年營收目標是“三年超千億”。
讓張文山稍感意外的是,僅千萬量級的非煤項目的揭幕,卻“驚動”了西山煤電集團董事長以及數位副總集體出席。西山煤電向與會者表示,這次合作給集團的高新技術轉型提供了一個好的切入點。
“要是在過去,可能來個主管副總也差不多夠了”,在張看來,西山煤電表達了最大的誠意和期望,“也給足了合作方面子”。
事實上,大型煤企盯上照明行業,僅僅是一年來眾多煤炭“巨無霸”在產業下行周期發力非煤、跨界多元,并嘗試現代農業、新能源、醫藥、文化旅游等眾多生意的一個縮影。
殺豬賣菜養奶牛
世易時移,產業生態的今昔已不可同日而語。
從2008年起,一場史上最大力度的煤炭整合和兼并重組從山西拉開序幕,其后數年,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等資源省市都陸續出現了不少體量以百億、千億計的“巨無霸”煤企。
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競爭格局悄然形成。在此過程中,小型煤企或被關停,或被“收編”,但對于大型煤企的領導人而言,業務重組、秩序構建、安置冗余等諸多棘手的問題成為“擺在案頭,壓在心頭”的新難題。
長期關注能源政策及政商生態的學者曹新告訴《英才》記者,在整合重組漸近尾聲之時,“不同省市之間、大型煤企之間其實開始了新一輪的競爭,并且都暗自較勁”。
在此背景下,以煤為基,整合資源、多元發展、拓展增長點等策略成為各大巨頭的不二選擇。如果對排在前50的大型煤企的產業構成做一個基本梳理,不難發現,基于自身稟賦和資源優勢,大力向電力、煤化工、鋁業、機械制造、建材、物流等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的模式,仍是煤企多元化戰略的主流。在此基礎上,房地產、新能源、金融、文化旅游等與主業關聯性不太大的業務,也成為很多煤企涉足的重點領域。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觀察員李朝林向《英才》記者介紹,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產品增值,可以培育持續的利潤增長點,“借助煤、電、鋁或煤、焦、化等產業鏈延伸,獲得垂直一體化的成本優勢是很多大型煤炭集團的成功做法。”
《英才》記者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后發現,前50強煤企中,涉足電力的企業在30家以上;涉足煤機等裝備制造的企業達24家;涉足地產的企業包括龍煤、山煤、京煤、伊泰等22家;涉及礦山公園、礦井參觀、地方生態等旅游產業的企業包括同煤、伊泰、開灤等9家;涉足無水葡萄糖、各種制劑、頭孢等制藥行業的企業則包括冀中、伊泰、徐礦、烏蘭煤炭等6家。
除此之外,各大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意愿,涉及的業務包括航空、農業、客車制造、膨潤土、甚至服裝、餐飲、IT等多達60余種。由此,煤炭大佬們嘗遍“由地到空”,“由黑到白”,“從黑變綠”等各種多元化的百般滋味。
2012年5月初,陜煤化集團投資乳業的消息成為業內人士熱議話題;6月,山西焦煤集團與河南雙匯集團擬定在太原共同建立一家生豬屠宰基地,建成后,銷售額可達30億—40億元;7月中旬,又傳出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將投資新絳縣晉南農產品商貿物流園,涉足“賣菜”業務。
若時光回溯五年,這些“芝麻大的生意”對于財大氣粗、擁煤自重的煤企大佬而言,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當此類消息密集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人們不免疑惑:難道僅僅產業的不景氣,就能把曾經風光無限的煤老大們逼到賣菜養牛的地步?
千億以上級別的壓力
煤價暴跌對產業的沖擊不言自明。只要看看一年來從沿海港口到煤炭產區,從電廠倉庫到車站碼頭堆積如山的存煤量,便可看出產業寒冬給煤企運營帶來的巨大壓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