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起步最早、發展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第三方醫檢機構,金域檢驗是梁耀銘從一家一無所有的校辦企業一點點打造出來的。梁耀銘說,做獨立第三方醫檢機構,一定要憑質量贏得口碑,任何一點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18 年的精心打磨,最后鍛造出一個質量可靠、反應機制靈活迅速的服務產業鏈。
梁耀銘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1988年從廣州醫學院畢業后留校工作,先后任職教務處和科研處,后來又做了校產辦主任,負責校辦企業的營運。在“太陽神”口服液風靡大江南北的時候,他力推企業自主研制的氨基酸口服液也進行市場化運作,但是因營銷不力,很快就項目夭折了。梁耀銘吸取教訓,總結出要“以具備科研特色的項目打入細分市場”的結論。
于是,學校新辦的企業廣州醫學院醫學檢驗中心開始出售檢驗試劑,進入試劑貿易領域。可是,梁耀銘發現了新的問題,因為市場上多了很多小型試劑貿易公司,無論從發展資金投入還是從反應的靈敏度,又或是“灰色操作”上,作為年年上繳全部利潤的國企,金域檢驗都無法與之競爭,生意也愈來愈難做。
不過因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中小醫院的醫生開始托金域檢驗負責醫學檢驗的工作,因為在過去技術和設備條件不足的中小醫院,只能求大型三甲醫院去做檢測,經常會遇到閉門羹。梁耀銘開始將這種檢測服務視為增值服務,不料后來拜托的醫生越來越多,他萌生了做醫學檢驗服務的想法。
雖然在美國和日本等地,獨立第三方醫檢機構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壯大,到2010 年美國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市場規模在200 億美元左右,占據美國醫學檢驗行業超過三成份額。但是梁耀銘上個世紀90 年代末決定進入這個行業時,他的身后還是一片反對之聲,覺得靠醫檢服務賺錢是異想天開,前景灰暗。
梁耀銘還記得剛開始做醫檢服務時,社會上連賣專業冷凍箱的商家都沒有,他們的配送人員經常是去買幾根冰棍再討點冰塊,然后用泡沫箱把冰塊裝進去,再用這個自制的冷凍箱去取標本。
1997 年梁耀銘決定讓公司轉型做醫檢服務,同時檢驗中心改名為金域檢驗,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效應,自己摸索市場化道路。1998 年為了滿足迅速增長的檢測需求,金域檢驗想采購1 臺總價9萬多元的切片機。但是金域檢驗的利潤不能自主支配,學校也沒有這樣的經費劃撥,最后不服輸的梁耀銘和20 來個員工自己湊夠了這筆錢。這一年,服務收入增加到了數十萬元。
不過相比每年輕易便獲得1,000 多萬元的試劑貿易收入,辛苦工作還時常會被客戶投訴,這種微薄的服務收入讓團隊也沒有足夠信心,至今梁耀銘還記得一個檢驗科的骨干員工的年終總結時標題是“努力工作有余,豐碩成果不足”,讓他覺得非常無奈。
很快時間到了2001 年,梁耀銘先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完成了EMBA 課程,雖然公司轉型還走得跌跌撞撞,可是梁耀銘卻仕途看好—2002 年他被廣州市市委組織部派遣到中國人民大學和牛津大學高級公務員攻讀公共行政管理學習班(MPA核心課程),2001 年擔任廣東醫學院的校辦處主任和總務處處長,相當于一手掌握學校的賺錢和花錢大權。
但兩年后,梁耀銘主動要求辭去所有行政職務,他覺得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在體制內發展。這時他剛剛在新加坡發現了美國QUEST 公司的案例教學,這個1996年在紐交所上市的全球最大第三方醫檢機構,在美國擁有31 個區域性大型診斷中心,155 家快速反應實驗室,2,100 個病人服務中心,而且在第三方醫檢市場的業務占有率超過60%。
那一刻,梁耀銘就好像一個在黑暗中趕路已久的旅人,終于看到了前行者發出的明亮燈光。梁耀銘看到中山大學的校辦企業達安基因改制成功,不僅獲得了新的資金去發展業務,而且經營也更加靈活。于是他也通過引入廣州市科技局的下屬投資公司為金域檢驗進行改制,其中投資公司出資210.8 萬元,金域檢驗的員工集資210.8 萬元,改制后股權結構變為廣州醫學院和公司員工各占股40%,投資公司占股20% 的比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