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不少員工覺得風險太大,前途未卜,于是又回到學校去做行政工作。2002年為了補充人員,金域檢驗招收了一批大學生,并且購入兩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宮頸癌檢測儀器。梁耀銘說,根據他的經驗,宮頸癌是婦科腫瘤中唯一可以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治愈的疾病,而且覆蓋人群廣,更具備臨床診斷的現實意義。2001年,金域還拿到了《醫療機構經營許可證》,成為全國最早獲得正規牌照的醫學獨立實驗室之一。事實證明他的方向也找對了,2004 年金域檢驗開始迎來了轉型服務后第一個盈利的財政年度。
2004 年,金域檢測又遇到了煩心事,因為廣州醫學院擴招,校辦企業的用地將在年底被收回。因為資金緊缺,為了進入租金低廉的科技園區,梁耀銘還想方設法去申請高科技企業認證,但是辦公機構一句話就將他堵了回來,“服務不算產品。”最后又是梁耀銘號召100 多個員工們集資解決困難,因為學校和投資公司都不愿意再投入資金,員工集資的缺口也很大,最后他以身作責積極發動大家籌措資金,許多員工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才湊夠700 萬元搬遷和新購設備。
這時金域檢驗的股權結構又從4:4:2,變為員工持股70%,廣東醫學院持股20%,投資公司持股10%。因為覺得風險太大,公司又走了幾個創業元老,而公司搬遷到當時連馬路都沒有,周圍全是村屋和農田的黃埔村,不少新進員工嫌交通不便也離開了,與梁耀銘一起苦苦支撐的創業元老已經所剩無幾。
等到2009 年新醫改啟動,此前用了15 年修煉內功的金域檢驗開始厚積薄發,每年的營業收入以50% 的速度增長,2011 年其為全國900 多萬的患者提供服務,血液標本量接近800 萬,細胞病理標本量超過115萬例,組織病理超過75萬例。而到了2012 年其服務醫療機構超過1.3萬家,檢測標本2,000 多萬件,平均每天檢測近6 萬件標本,營業收入突破10 億元,市場份額約為中國第三方醫檢市場的30%。未來3 年內它預計檢測項目會從現今的1,500 項擴容到2,500 項。
梁耀銘說,新醫改的思路是,“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中小醫院、診所和社區門診,診斷設備簡陋,人員專業素質不足,據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在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中,中專及以下和沒有學歷的人員比例達到63%。而大醫院如果對一些冷門檢驗項目增加設備人員,也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所以醫學檢驗第三方外包更能貫徹新醫改的意義,對大醫院來說可以降低檢驗費用,對中小醫院來說,則可以提供它們應有而未有的、標準統一的檢驗服務,患者能就近享受到高質診斷服務。目前中國只有0.7% 的醫學檢驗在獨立實驗室完成,而2010 年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在整個中國的市場份額則為13 億元。這個市場每年將以40% 的增速發展。
為了適應新醫改的發展趨勢,金域檢驗還在去年底成立了“金域檢驗—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簡稱UPMC)國際遠程數字化病理會診中心”。這是中國首個三級網絡遠程病理會診中心,能通過數字掃描系統將傳統病理玻片進行掃描,儲存于服務器中。通過管理和網絡共享平臺,能夠實現整合病理專家資源,對疑難病例進行Cye遠程會診。曾經有一位深圳某醫院的孕期患者發現體內有疑似癌變腫塊,廣州三家大型的三甲醫院給出的結果都不一樣。最后,正是金域借助這一平臺將標本進行會診,最終才確診為腫塊癌變。
梁耀銘坦承,第三方醫檢是一個很燒錢的行業,但金域覺得“做醫療行業一定要講良心講品質,重視老百姓的口碑”。他們不會過快擴張,而是采取“頂天立地”的發展策略:“頂天”即是高端領域的發展,目前已和800 家三甲醫院有高端服務的業務合作,未來會繼續擴大合作量;“立地”即指基層醫療服務,在地級市成立快速反應實驗室,迎接下一波基層醫療的發展。
他寄望于有更多國際性規范化醫檢機構進入中國,共同把市場做大,在高手過招中讓金域進一步成長。而他更希望行業價格下降應該是在規范化的市場下,因技術進步而帶來的平均成本下降,絕不是節約成本、人力式的無序價格戰。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起步不太重要,有耐心、有足夠體力堅持到終點才算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