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在創業中,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風險——任期只有3年,又前途未定,單獨主導創業效果有限;如果和村民共同創辦企業,則有可能傾向于短、平、快項目,對項目長久競爭不利。另一方面,如果運營良好,繼任村官能否接好擴大規模和升級的“接力棒”?如果創業失敗,村民利益受損,也會影響繼任村官的鍛煉成長。
如何規避這些風險?參加論壇的原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雍哲認為,大學生村官不一定急于領辦創業項目,一開始應當同農民一起參加村里既定的經濟發展項目,發揮自己的知識優勢,向有經驗的老村官和農民學習,逐步積累經驗后再適時領辦發展項目。楊雍哲認為,在多數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地方,應當從不花錢和花錢少的事情做起:比如通過網絡了解市場信息,為本地現有農產品開拓銷路;可以同城市超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掛鉤,建立“公司+農戶”的固定供貨關系,發展Cye.com.cn訂單產業;同農業科研單位、先進的農業生產單位聯系,為本村農業引進優良品種和優良栽培、飼養技術,提高農民的產品產量和品質。還可以把村里生產同樣產品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立專業合作社,與外部供貨企業和進貨企業聯絡、談判、交易,發展“公司+合作社”的現代產業鏈,形成有規模的生產。
“這樣做,既能帶領農民創業致富,又能鍛煉自己的組織領導能力,把練經濟和練村務結合在一起,收到發展經濟、增長才干的雙重功效!睏钣赫苷f,這應是大學生“村官”的任職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