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內墻外都開花
從外資銀行取得公關業務
這一次小試牛刀后,他嘗到了創業成功的快樂,還是決定走自己想走的路。其后,他又陸續創辦了3家公司,其中的一間廣州和勤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成為外資銀行在中國內地的公關公司,另一間廣州和利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準備作為陽光私募基金的基地。
另外一間廣州綠動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引進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環保技術,用作中國內地的污水處理和空氣質量改善。正值廣州的“亞運年”,當亞運會提出綠色亞運無煙亞運的理念時,敏銳的徐勝廣想到了一個“三贏”的方法,既可借助廣州亞運會契機宣傳企業和宣傳綠色環保,又可以為亞運會盡一點力量。
于是,徐勝廣引進了一種能有效吸收空氣中40%~60%的尼古丁的環保產品。他向廣州亞運會捐助價值200萬人民幣的空氣凈化環保產品,并將在亞運會舉辦期間無償向所有廣州市的餐館、棋牌館、KTV免費贈送這種空氣凈化產品。“慷慨的企業者更容易被命運慷慨對待”,徐勝廣表示,自己的創業路還長,但將走得更坦然,更不屈不撓。
創業提示
誤區:
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教育,如果畢業前沒有在學校做過一些小生意,大部分人對于創業并無概念,對于進貨渠道、如何撰寫商業計劃書炒作宣傳、虧損到多少應該進行止損都沒有明確的想法,即使是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學生也僅僅接觸到皮毛,沒有系統的創業知識。
由于教育體系中死記硬背的東西比較多,而調查的訓練比較少,導致大學生創業甚少經過細致的市場調查,不少人都是跟風創業,風險比較大。
現在國家的政策對大學生創業是有一定傾斜的,比如有一些免稅的政策等等,可是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對此并不了解,會付出一些額外的成本。
建議:
決定創業之前,應該多了解創業成功的案例,做好創業前的規劃和心理準備。
創業前應對自己想要涉足的市場做一些調查,避免跟風創業。
要對創業政策進行一定的了解,充分利用政策給予的便利。
避免單打獨斗,盡量找一些合作伙伴抱團創業,既能互相支持,也能分散投資風險。
適合進入的領域。由于剛畢業的大學生,資金一般比較有限,很少有人能夠擁有自己的廠房,因此更適合進入經銷環節,低買高賣以獲取利潤。另一個方面,大學生可以利用思維敏銳、前衛的特點,賣自己的創意,比如經營活動策劃公司、公關公司等。如果自己本來就有一技之長,比如DIY蛋糕、乒乓球等,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開培訓班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