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擴招這幾年,逐年增加的大批高校畢業生涌入勞動力市場,再加上金融危機的沖擊,大學生畢業后工作實在難找。為了改善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更好地調集智力資源,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積極倡導大學生扎根基層、服務農村、自主創業。
對于那些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既掌握了先進的知識,又熟悉農村環境,與自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相比,無疑更具競爭優勢,也更易于立足農村廣闊天地做出一番事業。
但筆者前不久在與一些農村大學生的攀談中了解到,其實這條道路也不平坦。這既有大學生們不愿意回農村、自主創業的意愿不強等主觀原因,也有諸多客觀因素,迫使農村大學生望而生畏,或使得他們雖踏上創業征途,有的卻半途而廢。
妨礙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的客觀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缺乏觀念支撐平臺。盡管現在的大學生數量眾多,可對于許多農村大學生來說,他們依然是其家庭、家族乃至全村人的驕傲。在其家人、鄉鄰們的傳統觀念里,大學畢業后就該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像樣的工作、過一種體面的生活。如果誰大學畢業后選擇了回鄉創業,在鄉親們眼里就會覺得他沒出息,家人也會因此而抬不起頭。如此觀念氛圍,給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增添了極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他們作決定。
二是缺乏資金支持平臺。在很多農村家庭,供子女上大學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有的家長勒緊褲腰帶將子女送進大學校園,還有的家長為此負債累累。他們已經沒有太多的資金再支持子女創業。至于說地方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的金融機構,盡管出臺了種種支持學子立足農村創業的扶持政策,推出了相應的信貸支持項目,但遺憾的是,在如何確保這些扶持政策和信貸支持項目的落實上,還缺少得力措施,效果不夠理想。
三是缺乏信息指導平臺。大學生擁有相對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可畢竟他們初出校園剛剛踏入社會,閱歷不深、實踐經驗不足,對于市場信息的捕捉、創業項目的選擇,以及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事半功倍地開拓創業局面等等,亟需有人適時給予有效指導。而目前在農村,類似機構、人員還不多見,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困惑,只能靠自己摸索,有些人可能會因此而峰回路轉,可也有些人走了不少彎路,甚至一敗涂地。
四是缺乏同類比照平臺。大學生們在創業途中,若能有志同道合者相互切磋、相互鼓勵,無疑更能使他們堅定信心、明確目標、找準方法。然而,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太少,那些已經邁出回鄉創業第一步的農村大學生,常常會感到孤獨寂寞,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渴望身邊能有伴兒,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抱團取暖”,相攜相扶共同前行。
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迫切需要大學生面向農村,充分展示自身的聰明才智。而當前,面對城市就業的相對不易及競爭態勢的日趨激烈,農村天地也更有利于大學生發揮其所學,成就其夢想。各地在積極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補足其自身“短板”的同時,還需盡快協調各方力量,幫助他們及時清理創業路途上的“絆腳石”,從而使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之路少些坎坷,走得順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