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許多同齡人相比,在北京一家國有企業工作的常亮,因為月收入較高更具備買房能力。然而,他選擇了租房。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北京三環附近的一套價值200萬的一室一廳,月租金還不到3000塊錢,按照目前的房租價格,租上60年才200萬元,何必非得要買呢?”
如今,常亮手里有近20萬元存款,工作之余跟幾個朋友合伙做小生意,每年都能和女友出去旅游,日子過得輕松自在。
他說:“如果買房,生活質量肯定會急劇下降,何必為了房子跟自己過不去呢?”
常亮的選擇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理解的。因為中國人歷來有存錢、蓋房、置業和為兒孫積攢家產的文化傳統,而房產就是家庭中最大的一項資產。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房價上漲過快,“現在不買,以后更買不起”的心態,也導致許多人不顧實際承受能力“硬著頭皮”買房。
據房地產經紀機構“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最新統計顯示,目前中國人購房低齡化趨勢明顯。2010年30歲以下人群購房占比約為38%。北京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
“低齡購房”給這些年輕人帶來的幸福感并不多,反而是倍感壓力。工齡才3年的嚴歡2010年買了北京通州一套60平米的小房子,首付80萬元,銀行貸款60萬元。為了買房,幾乎花光了父母多年的積蓄。
嚴歡的父母在湖北農村,他說:“我這房子把父母的養老錢都預支了,一旦遇到突發情況,真的怕難以應付。”
高房價時代,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的住房消費理念正在發生變化,不再追求買房“一步到位”,先租再買、從小戶型逐步過度到大戶型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在深圳一家建筑師事務所工作的金玲,目前一家三口居住在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有孩子前她和丈夫住在關外一套5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