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環境 手機終端發展及用戶規模擴張鞏固第五媒體地位
第五媒體依托于手機終端,因此,其發展環境離不開手機用戶規模。截至2010年10月底 ,中國手機用戶規模已達8.42億戶,以手機為載體的第五媒體已經覆蓋了超過60%的人口。
隨著基于手機的移動互聯網內容愈發豐富,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戶開始用手機做更多的事情,不僅使用手機的通信功能,而且把手機當做獲取信息、娛樂的工具。手機上網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手機網民的迅速發展,也是第五媒體傳播范圍和傳播力度的有力促進因素。
同時,智能手機將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也使得第五媒體能夠展示更豐富的媒體形式。隨著智能手機保有量快速上升,相信智能手機的發展必將給第五媒體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傳播載體和傳播體驗,為第五媒體鞏固和加強社會主流媒體地位作出貢獻。
商業模式 前向收費和后向收費并舉前行,更多贏利模式顯現
第五媒體根據各應用形式的不同,既包括前向收費的商業模式,又包括后向收費的商業模式。2010年上半年,第五媒體前向收費和后向收費總市場規模約為20億元。其中,后向收費即手機廣告收入,2009年手機廣告市場收入規模約為3.5億元,2010年上半年約為5.2億元。
移動互聯網門戶主要的商業模式與PC互聯網門戶的商業模式類似,以廣告模式為主。對于較為知名的移動互聯網門戶,通常會有品牌廣告的投放,主要以精美圖標的形式展示在首頁。中小移動互聯網門戶,或者知名移動互聯網門戶的二三級以下的頁面通常會加入第三方移動廣告聯盟,從而分享更多廣告資源。
手機報和手機雜志既可以進行前向收費又可以進行后向收費。2010年上半年,手機報和手機閱讀的收入約為13.1億元。調查顯示,用戶對手機報、手機雜志的付費意愿較高,由于手機報和手機雜志與傳統紙質媒體的體驗形式比較一致,且更加精致、傳播范圍更廣泛,廣告主的認可程度也較高,因此后向收費的可行性也比較高。同時,植入式廣告的加入避免了單獨的廣告信息給用戶帶來不好的體驗。
手機視頻和手機電視業務既延承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商業模式,又有創新性。當前開展的手機視頻和手機電視通常采取前向收費的模式,如廣東移動推出的TD手機電視業務,支持25套電視節目和30套廣播節目,包月費用6元,無流量費用。與傳統電視媒體不同的是,電視媒體的廣告只是單向傳播,用戶無法和廣告內容進行互動。但在手機視頻和手機電視業務中,用戶對于廣告內容可以即時進行互動。
手機社會網絡的商業模式不僅可以采用廣告和虛擬物品交換模式等形式,還可以通過無線增值服務進行前向收費。在廣告模式中,手機社交網絡不僅可以提供圖標廣告位,進行廣告展示,同時還可以通過短信、彩信等方式,將商家優惠券發送到用戶手中,引導用戶購買廣告產品或服務。尤其是手機社會網絡具備根據用戶位置而進行商家廣告推送的功能,可以向用戶發送附近的商家信息等,而這種廣告服務是互聯網社會網絡所不能提供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