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大學生創業大軍中,正刮起一場團隊協作、中青兩代混搭的組合風。
“一年的時間,我們的業務代理就從大連輻射到南寧、柳州、長沙等地,還在大連開了三個實體店。”大學生創業者李寅達是個聰明能干的小伙子,他的生態漂移式栽培項目“春天花塘”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就在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這個業績離不開他與一位老大哥的默契配合。
“這個水塘放在中間比較好,旁邊的展板擺得更開闊些……”今年4月舉行的大連市第九屆創業項目洽談會上,沙河口區展區內,一位中年男子一直忙碌著指揮工作人員做Cye現場布置和項目宣傳。他叫崔元濤,是創業大學生李寅達合伙人。這兩位合伙人年齡相差10多歲,卻因這一項目結下不解之緣,并成為志同道合的好哥們。
談到兩人的合作,崔元濤說,“小李是位優秀的大學生,腦子靈、點子多,總能捕捉到有前瞻性的項目。我有一些營銷的經驗,也積累了一些人脈,擅長跑市場、拉訂單。”他告訴記者,兩人合作之初,就客觀地分析了各自所長,并做好定位和分工。在密切配合下,買賣做得有聲有色。
中青兩代人混搭作戰確實給創業助力不少,年輕學子合力闖市場則成為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沙河口區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同齡人擰成“一股勁”創業的約占40%份額。
“大學生雖然有文化、有激情,但是經驗不足、缺少閱歷;團隊作戰、取長補短比單打獨斗勝算高。”對于大學生組合創業,許多業內人士都表示認可和贊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組合作戰除了可以優勢互補、互相打氣外,還有機會享受更多的扶持政策。他舉例說,國務院近日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就規定,大學生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提高小額貸款的額度。
當然,大學生組合創業是資源整合,不是重復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醒:創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期間難免遇到矛盾和沖突;選擇合作伙伴時首先要互相信任、真誠以待;同時要注意不同專業、不同特長的有機組合。大學生合伙創業不是參與的人越多越好,而是搭配越合理才越有核心競爭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