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受到“狙擊”的中國概念股,如同多米諾骨牌倒下般,引起連鎖反應。由于一些公司因財務造假受到訴訟被停牌或被退市,最近一些業(yè)績較好的公司也受到牽連,市值嚴重縮水。如何跳出“泥潭”,把自己從不被信任的“板塊”中“摘”出來,是這些企業(yè)共同面臨的問題。
多數美國股民 從中概股中獲益
盡管中國概念股負面新聞從美國市場不斷傳出,但是益普索(Ipsos)聯合《中國經濟評論》發(fā)布的“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美國股民”首次調查結果顯示,在截至2011年5月1日的前十二個月里,中國公司股票交易者的平均利潤為2433美元,有96.5%的人稱其從對中國公司股票的投資中獲得凈收益。
上述調查主要是針對美國散戶投資者的。調查顯示,這些購買中國公司股票的美國股民往往較其他投資者更加富有、年輕,受教育水平更高、會做更多研究。“他們對中國股票的樂觀度高于去年。”益普索大中華區(qū)高級研究經理李柰發(fā)現,88%的投資者都表示對中國概念股樂觀,其中50%的受訪者表示近期會購買,或有強烈欲望購買中國概念股,38%的人表示會繼續(xù)持有中國概念股。
“因為這是一個長達一年的數據,在近期的下跌前,不少個人投資者還是獲得較好收益的。”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專家指導小組成員李星亮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他認為,倘若算上機構投資者,美國股民可能從中國概念股中獲益更多,因為機構投資者往往可以以低于發(fā)行價的價格獲得一定的股份。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理事長施光耀表示:“既然大部分股民在中國概念股中獲得收益,說明此前中國概念股是有一波像樣的上漲行情,雖然有個別公司出現問題,不排除有人在這個時點上做空并且故意放大影響。”
就在今年3月到5月間,在美上市中國企業(yè)遭遇自赴美上市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一系列“借殼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爆發(fā)造假丑聞,嚴重損害中國在美國上市公司的集體形象,也導致中國概念股最近頻頻走低。
施光耀認為,在資本市場上,企業(yè)的市值是由其內在價值決定,靠注水和作假取得一時股價輝煌的公司,并不能維持市值,遲早市值將回歸到內在價值。在他看來,任何市場都有好公司,也有不好的公司。
“一些管理規(guī)范的中國公司,因為板塊原因受到牽連,應該及時澄清,把自己‘摘’出來,這不僅關系到公司的市值,更是對投資者負責的態(tài)度。 ”施光耀認為這一點很重要。
借殼是個問題
上述調查也發(fā)現,通過買殼上市的中國公司,被大部分散戶投資者所拋棄。調查中只有16%的被訪者表示他們會考慮投資這類公司。
“確實有一些不好的公司,魚龍混雜在中國在美上市的公司里面,拖累了那些實際業(yè)績不錯、管理規(guī)范的中國公司。美國投資者會把他們都歸類到中國概念股中。” 李星亮表示,“現在會有一個過渡期,大浪淘沙后,一批業(yè)績優(yōu)秀、成長性好的中國公司就會凸現出來。”
盡管現在出現問題、被訴訟的大多是采取“借殼上市”方式的中國公司,但李星亮也認為:“中國概念股‘借殼上市’并不是形式有問題,而是有人濫用了這種機制。”
上述益普索的調查還顯示,中國公司股票的買家往往根據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來作出購買股票的決定(61%)。相比之下,賣家則很大程度上根據各只股票的業(yè)績來作出決定(56%)。“換言之,美國投資者似乎根據宏觀形勢來買進,而根據微觀形勢來賣出。”李柰表示。
在美國學習、工作多年,對其資本市場非常熟悉的搖籃網CEO高翔也表示:“在公司治理、財務營收、業(yè)務模式等方面規(guī)范公司,保證業(yè)績的穩(wěn)步增長,是擺脫中國概念股現在陷入魔咒的方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