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新街口龍臺大廈16樓一間辦公室里,“何留設計工作室”七個大字出現在筆者的眼前,一個長得白白凈凈的年輕小伙正背對著窗戶,點擊手中的鼠標。他就是這個設計工作室的主人何留。從一個聾啞人到大學生、然后創業成功成為設計工作室的老總,擁有了這間54平方米的辦公室,何留已經成了一個傳奇。
母親張開森告訴筆者,何留1歲時,因發燒注射鏈霉素過敏,聽覺神經萎縮,成為一個聾啞人。在小學一年級開學后的一個月,母親便開始讓何留獨自乘公共汽車上學放學,過馬路乘汽車時,他聽不見汽車喇叭的聲音,他會緊跟在大同學的后面,他會認識站牌自己下車走進學校,孩子沒讓她失望。
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1992年,一直學習繪畫的何留順利進入天津理工大學。大一時,母親去看何留,看到兒子寢室的床頭,有一個塑料盒里放著大大小小好幾個蠟燭頭。她很奇怪,就問何留:“學校經常停電嗎?”何留告訴母親,由于學校按時關燈,他沒有更多時間來讀書學習,所以就買了蠟燭熄燈后看書。因為學習刻苦,何留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每學期考試的各科成績均在90分以上。三年里,何留獲得的各類證書一大摞,在專科畢業的時候,經院長特批何留轉入本科和正常學生一起學習,這是天津理工大學歷史上第一個聾啞本科生。
1997年,何留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但找工作困難重重。當時,何留父親以為兒子可以以“頂職”的方式進入自己的工廠,沒想到工廠以“無法溝通”為由拒絕接受;通過找人托關系,父母又聯系到一家廣告公司,可該公司負責人委婉地拒絕說,廣告設計,一個正常人都未必做得好,何況是個聾啞人呢?
經過爭取,最終何留被一家廣告公司錄取。每天他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到公司,打掃衛生,端茶倒水;其他設計師工作時,他在一旁默默地觀察學習;下班后,他帶著厚厚一疊資料,回家挑燈夜戰。
兩年后,何留由學徒變成了設計總監。但他最終并沒有抱著總監職位不放,而是選擇了自己創業。華山飯店,一間16平方米的辦公室,一人一桌一椅一電腦何留開始了新的征程。創業之初的最大打擊來自2003年的“非典”,局面尚未打開,人氣卻更加蕭條,除了偶爾設計個名片、廣告頁之外,根本談不上什么業務。原本對兒子創業就搖擺不定的母親此時卻異常堅定,她告訴兒子,開弓沒有回頭箭。
就這樣,“何留設計工作室”名氣越來越大,業務范圍也從食品包裝、生活用品包裝、產品設計包裝拓展到藝術門類包裝等。金陵藥業、南京“云錦”等諸多企業紛紛來找何留,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事業蒸蒸日上,利潤逐步可觀,何留的事業終于躍上新的平臺。
2007年夏天,“何留設計工作室”正式搬遷到位于大行宮龍臺國際大廈16樓的一間54平方米的辦公室,何留親自設計的裝修風格簡潔大方,讓人耳目一新。這處耗資近70萬的新辦公場所是何留創業所得,他開始從這里進一步擴大規模,更上一層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