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660萬。國務院近日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并通過稅費減免、創業服務等政策力挺他們 “自造飯碗”。然而,大學生創業并非一個輕松的課題。在此我們圍繞資金、團隊、運營等現實問題逐一剖析,試圖給創業大學生一些服務和引導,也呼吁有關部門不斷完善政策,幫扶他們走得更遠。
在創業大學生中,流傳著一個獲取資金的“3F理論”,說的是大學生創業資金主要有三大來源:家庭(family)、朋友(friend)、傻瓜(fool)。這個理論足以看出創業大學生面臨的資金難題。
大連海事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崔伊霞去年6月走出校門后,就帶著會議會展服務和旅行社的創業項目入駐沙河口區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她告訴記者,目前正是旅游和會議會展的旺季,每月的接單量很高,但是這類業務往往需要前期墊款,這個重擔壓得她有些喘不過氣來。
沙河口區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說,中心現有60多個創業項目,其中10多個創業項目逐步成熟,卻為錢犯難。其他區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里,資金緊缺的問題同樣困擾著不少創業學子。
國務院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從事微利項目的,可享受不超過10萬元貸款額度的財政貼息扶持。創業大學生為什么不“抄小路”走呢?許多大學生給出的答案是門檻太高。
據了解,不管是政策性的小額貸款還是商業貸款,都需要抵押或擔保,這對于白手起家的創業大學生來說可望不可即。崔伊霞就曾試圖通過貸款解決資金問題。然而,所咨詢的銀行都要求有抵押或擔保。她質疑說:“大學生剛畢業,有幾個有房產?況且我們沒有什么人脈,找不到愿意作擔保的公司或個人。”
貸款門檻高,考量的是大學生誠信問題。記者了解到,幾年前一些商業銀行曾向大學生發放助學貸款,但是部分學生遲遲不還貸。“如果創業大學生在沒有任何抵押和擔保情況下獲得貸款,一旦不守誠信怎么辦?”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不過,一位銀行有關負責人說,目前銀行信用系統建設越來越完善,不按時還貸的客戶都會進入“黑名單”,不良記錄將影響其日后與銀行的業務往來。近兩年,不少大學生陸續補上了拖欠的助學貸款。在他看來,通過一些靈活的方法,來給創業大學生放貸有一定可行性。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而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則是大學生就業工作的一個龍頭。沙河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認為,銀行可以在市區兩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器的推薦下,通過規范的審核和篩選來為一些較成熟、有前景的創業項目寬松放貸。
記者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他們正和一些商業銀行談合作,希望能夠為大學生貸款另辟蹊徑;他們還希望能夠吸引一些風險投資助力較為成熟的大學生創業項目。
【相關鏈接】
今年,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曾針對在校或已經畢業的大學生開展了一次網絡調查,從4551個有效樣本中得出結論:81.5%的大學生對創業有興趣。資金、人脈關系、市場環境和社會閱歷,被認為是影響創業最主要的客觀因素,尤其是資金,在影響因素中的比重達到了83.3%。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