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謂的TMT(科技、媒體、電信)界,從電子商務、社交媒體到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來自中國的科技公司正在全面開花地進行IPO(首次公開募股)。其頻率之快,讓人應接不暇,從遙遠的美國來看更是如此。美國投資者和媒體采用了以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方法對它們進行分類,比如說中國的人人網就相當于美國的臉譜網。
人人網通過5月4日在美國的IPO募集到了7.434億美元。此后幾天,交友網站世紀佳緣也在美上市,它被稱為中國的eHarmony。世紀佳緣在美募集了8000萬美元,其IPO未能破億的事實仍足以引發西方媒體的猜測,稱所謂的“中國IPO疲勞”已經初露端倪。
然而,這也許只是美國媒體的感覺。從最近在北京舉辦的一次科技企業家和風投家的聚會第七屆全球高科技創新者峰會、“中國科技明星”會議來看,中國的創業大潮還在后頭。
參加這次會議的風投家們基本上都同意啟明創投的執行董事童士豪的觀點。童士豪表示,大家都對“中國公司的估值感到一絲惶恐,擔心那是泡沫”,盡管如此,但那些“在中國待得時間更長的投資者們仍然在大量投資”。
童士豪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在硅谷做了多年的風投。他最近搬到了北京,理由很簡單:“這里的發展速度更快。”他說,美國每出現一個知名的團購、視頻或交友網站,“中國就會有1000到2000家公司開始從事同樣的業務。”但凡是能夠達到IPO地步的中國公司,都已經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最終才得以“修成正果”。
中國的創業大潮想要更進一步,還有一個要塞尚未攻克。現在風投家們希望中國名牌大學里的學子們相信:一畢業就創業,乃至在校創業是個明智的選擇。但問題是,中國人最癡迷的兩件事一是賺錢,二是接受最好的教育,而這二者之間存在著固有的矛盾。
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的精英大學生們從小學開始,幾乎把每一分鐘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目的就是為了考上好大學。大學畢業后,大多數學生只想找到一個好工作,拿著體面的薪水。
今年的全球高科技創新者峰會上,來自創業沙龍(Trilogy Ventures)的美國風投家史蒂夫·貝爾成了最令人感興趣的人物之一。貝爾花了大量時間與中國5所大學中有好創意的學生們進行交談,鼓勵他們創業。這五所大學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
貝爾的這一招來自貝寶(Paypal)的創始人彼得·泰爾。泰爾曾經承諾向20個擁有好創意的大學生提供10萬美元的創業資金,支持他們退學創業。貝爾說:“我并不支持孩子們退學,但也并不反對這個決定。”他每個月都會抽出時間為學生們做幾次演講,告訴他們如果有好點子,創業沙龍愿意提供投資。每次演講結束后,都有20個左右的大學生自告奮勇地提出他們的創意。其中一些擁有最佳創意的學生已經獲得了創業沙龍的種子資金。貝爾的公司提供的啟動資金一般在10萬美元左右。
不過在中國,人們多少覺得創業有些不靠譜。為了消除這種社會壓力,貝爾演講時通常會邀請一位嘉賓一同前往,此人能為大學生樹立榜樣,打消他們父母心中的疑惑。
因此,貝爾所稱的“比爾·蓋茨、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和馬克·扎克伯格式的創業”,正在緩慢但穩步地在中國誕生。正因如此,本次全球高科技創新者峰會結束之后,貝爾又連夜馬不停蹄地趕到北大在郊區的一個校區演講。在那里,300多名學生正翹首以盼,等待聆聽他的教誨,其中既有工科生,也有MBA學生。中國的創業熱遠遠沒有“疲勞”,一切才剛剛起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