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出路:與國際投資者有效溝通
由于受到牽連而股價大跌的一些中國概念股公司,已經開始采取制訂回購計劃、發布新戰略、約談投行等積極行動,試圖在華爾街挽回逝去的高估值時代。
就在上周,分眾傳媒宣布,將此前公布的股票回購計劃由3億美元,大幅提高到4.5億美元,并在此后宣布與人人網的新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包括樓宇廣告投放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合作內容將包括互動廣告、LBS基于地理位置的團購服務、未來新技術發展與應用等多個領域。
據統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共有15只中概股宣布了新增回購股票計劃。
在宣布回購計劃時,上述公司普遍表示,目前公司的股價被低估,希望通過回購計劃提升股東價值,表達管理層及董事會看好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的信心。比如,在去年底已經回購了價值200萬美元的公司普通股之后,千方科技董事長兼CEO 夏曙東上周打算在未來一年內,在公開市場上再回購價值300萬美元的公司普通股。
夏曙東公開表示:“盡管公司的業務和市場并未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但公司的股價最近卻大幅下跌,這使得公司的價值會被嚴重低估。因此,我打算動用個人資金繼續回購公司普通股,以此來向外界表明本人對公司以及公司股票價值的信心。”
不過,高翔認為:“雖然回購等行為表現出公司或高管對企業的信心,可能會短期挽救股價,但這不是最根本的方式。公司要實實在在證明自己的能力,向投資者溝通說明企業的愿景、使命、價值觀。”他建議,中國概念股的 CEO應該增加與投資者的有效溝通渠道,甚至可以像美國其他公司一樣,考慮通過在相關媒體發表聲明等方式直接說明公司的相關情況,來消除誤解。
施光耀也認為:危機中的對策,應該對癥下藥,本次是信任危機,應該在提升信任度方面努力。
在如何與國際投資者溝通的問題上,益普索上述的相關調研顯示,有35%的受訪者甚至認為,中國概念股比美國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互動更好,53%的受訪者認為兩者的互動狀況并無差異,僅有11%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概念股公司差于美國公司。但李星亮認為,在對公司及其業務的感性認知上,美國投資者對中國概念股肯定還是相對欠缺。
調查還顯示,美國投資者買進和賣出中概股的意愿因行業而異。凈買進意愿最大的是能源、電信和消費品行業。而對中國網絡公司,投資者似乎表現出中性意愿。
在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渠道方面,大多數美國投資者會通過閱讀大眾媒體或者財經媒體的公司新聞、閱讀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咨詢財務投資分析師等方式,來獲取相關信息。李柰表示:“除了互動和信息披露,能夠拓展更多的與美國投資者交流的有效渠道。”
上市還是不上市
由于中國概念股近期的價格超跌,一些中國公司的赴美上市計劃被迫暫時擱置。“現在看來,也許不是上市的好時機。”施光耀說。
事實上,自從今年6月以來,納斯達克指數已經累計跌幅超過7%。而i美股中概30指數,自6月初跌幅約為13%。其中,i美股中概TMT指數自月初至今,累跌近20%。而除優酷、奇虎等少數公司外,在2010年和2011年上市的所有中國互聯網公司幾乎全部破發。比如,5月11日晚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世紀佳緣以11美元開盤,開盤3分鐘后很快破發。此后,在紐交所掛牌交易的人人網也陷入破發魔咒,創下13.04美元的歷史新低,較IPO首日創下的20.9美元歷史最高價下跌37.61%。
迅雷公司于今年6月8日提交上市申請,不過隨即傳出因市場環境不佳而暫緩上市的消息。但迅雷對外否認了這一消息。但一位準備美國上市的國內互聯網公司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公司準備在2~3個月內在美IPO,“雖然股價可能暫時會受到影響,但是在與競爭對手的賽跑中,現在的時機更加重要。”
盡管對中概股存在諸多爭議,但是該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還是會盡量爭取在這段時間上市,因為對于中國互聯網發展來說,這是定格局的時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