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涌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高達數百萬,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特別是在高校林立的古城西安,大學生項尚超和他的團隊的創業之舉無疑具有不可置疑的積極效應和標本意義,他在給我們這個社會一種啟示的同時,用一種最直接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闡釋了就業的另一種意義,而這種意義的內涵就是——自信和自立,更是責任和擔當。
25%的待業大學生想創業
據人社部最新統計顯示:2011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創新高,預計達到660萬!“就業難”成為畢業生心頭的一塊大石。當前,大學生就業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國家出臺多項措施鼓勵大學生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特別是是否有自主創業的想法等問題,記者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同時專門走訪了西安一些高校,得到的結果讓人喜憂參半。
記者調取了2009年由麥可思與騰訊教育共同推出的“2009大學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8月報告,此報告詳盡的數據也說明了如今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問題。報告顯示:“2009屆大學生被調查者中,未簽約者創業意愿大漲,準備自主創業的比例達到2月以來的最高點。此次調查自7月26日開始,8月25日結束。收回獨立 IP 地址的2009屆大學畢業生有效答卷共26065份,其中本科11917份,高職高專14148份。”
沒有找到工作的大學生有什么打算呢?調查結果顯示,有46%的待業本科大學生準備繼續求職,而準備自主創業者達到25%,準備考研的有8%。未簽約者打算繼續求職的比例達到自2月以來的最低點,而準備自主創業的比例達到自2月以來的最高點。
但麥可思專家指出,有創業意向的人數比例一直較高,而實際創業的人數極其偏低。2007屆大學畢業生中只有1.2%自主創業,2008屆為1%,2009屆為1.1%。真正能夠實現創業必須要有資金、合適的項目,敢于把夢想變成行動的勇氣。
另一份針對全國2000所高校發放的20萬份問卷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僅為0.9%,中小學教育等技術壁壘較低的行業成為最熱門創業行業。調查顯示,學生創業資金的來源80%來自親友資助,僅4%獲得風險投資,2%獲得政府資金支持。
注:(麥可思是專業的,唯一得到政府、學術界、商業機構和社會公眾共同認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專精于就業能力測量與評估,為中國各高校提供基于數據庫的就業能力評估報告和教育咨詢服務,幫助高校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結果評價為依據的數據化管理。)
大學生創業心態很重要
采訪中,大部分學生在剛畢業時對自主創業并不持樂觀態度,陜西科技大學大四學生張遠說:“剛畢業就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一沒經驗,二沒足夠的起步資金。還是先打工,一方面積累經驗,另一方面還能儲備資金,這樣比較穩妥。”
陜西科技大學大三學生王笑說:“剛畢業我是不會選擇創業的,首先是自身沒有能力去創業,其次是創業風險大,所以對于創業大學生們還得慎重考慮。”
一位大學生家長認為,剛步入社會的孩子,各方面的經驗都不足,想要自己創業,實在是有一定難度,這不僅是錢的問題,還存在著很多風險,還是應該先找工作,多方鍛煉后再創業。
陜西科技大學的李老師認為,大學生在選擇創業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衡量自身條件,客觀行事,不能只憑熱情橫沖直撞,要對投資的行業進行冷靜深入的分析,做好調查研究。畢業生要根據自己所學專業、自身條件還有客觀環境對所選擇的項目認真考核,以確保自主創業的順利進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