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西安文理學院的朱云(化名)的創業經歷就是一個反例。他兩年前畢業,那時候自己的發小做服裝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當時自己就動了心,不顧家人的反對,朱云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服裝店,但是沒堅持半年,他就放棄了。他自己總結說:“當初想的有點天真,以為靠近學校就會有固定的消費群體,但事與愿違,因為服裝更新緩慢、進貨渠道和租金等原因,最后不得不放棄。”像朱云這樣的情況就是沒有正確評估市場情況,盲目投資造成的。
大學生自主創業當然也不乏成功者,畢業于陜西科技大學的劉興,在校期間就一直希望畢業后可以自主創業,他一直在考察市場、分析市場需求,最后在西安科技大學新校區開了一家飲品店。劉興向記者介紹說:“我的店已經開了一年多了,目前來看經營得還算不錯。我們有固定的客源,而且做的又是飲食行業,民以食為天,所以還算比較容易被大家認可。”他告訴記者,在創業之初,也遇到過很多麻煩,最主要的就是資金和選址,在這些方面父母給了他很多幫助和建議,讓他少走了很多彎路。如今越干越好的他,還準備擴大店面,他希望一兩年內能再開幾家分店,創立出屬于自己的品牌。
大學生創業需社會關愛
對于項尚超來說,自主創業的成功得益于兩位前輩的點撥和指導,毫不夸張的說,正是有了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真誠指導,項尚超和他的團隊才一路順風順水,有了今天的成果。
起初項尚超在選擇創業項目時,可謂是煞費苦心。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結識了西安一家集團公司市場拓展部負責人王越(化名)。對于當初小項與他相識的情景王越還記憶猶新,他對記者坦言到:“去年年底的時候,小項找到我,說有意向創業,想跟秦寶合作。當時我聽了小伙子的想法后,覺得他很適合創業,因為他身上有股沖勁和韌勁。但是由于當時他還是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無論從資金儲備、人力資源等各方面都很單薄,所以當時我就規勸他重新選擇其他創業項目。兩個月后他主動打電話告訴我,他決定選擇餐飲行業。當時,我就告訴他,餐飲行業要干好很難,因為生意很瑣碎,事情龐雜。但是,只要他現在能把餐飲做好做活的話,那么以后再轉型,那都是比較容易的。另外對于初次創業的人來說,餐飲行業是個船小好掉頭的項目,因為它投資少,回報相對高。”8月29日,記者就項尚超的創業經歷以及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電話采訪了另外一位被項尚超稱為導師的李耘女士。她說:“10天前因為勞促會舉辦的企業與創業者交流會,我認識了小項。隨后,他把自己的創業想法還有詳盡的計劃告訴了我,當時我就覺得小伙子很有創業激情。我對他的優米連鎖計劃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希望他能在短時間內拿出切實可行的策劃來,待時機成熟后希望能和優米這樣一支年輕有活力的團隊合作。”
對于大學生在創業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李耘認為大學生在創業中首先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其次面對問題積極解決,不斷積累經驗,最后要有堅持不懈的創業精神,更需要激情和勇氣,切忌戒驕戒躁。事后,記者才知道,這位李姓女士竟然是西安目前最大的一家中介連鎖機構的老總。
專家支招創業牢記九大“禁忌”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有關調查,目前應屆畢業生中自主創業的比例僅為0.3%。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自主創業無疑也是畢業生自救的一劑良藥。陜西省社科院專門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副研究員尹小俊說,創業是良藥當然苦口,在創業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成功但也可能有失敗,成功當然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但即使失敗了,也要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因為每一次的挫折和困苦都會讓大學生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堅強和成熟,也為將來的事業打下有形或無形的基礎。要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時刻保持創業熱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就是創業精神。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創業尤其如此。在創業期間,其困難和挫折是無法預料的,一個企業存在諸如銷路、質量、管理、資金、人員等問題。一個沒有創業精神的創業者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尹小俊還為大學生創業提出了九條“禁忌”——一忌:陌生領域無興趣經營,二忌:照搬照抄,三忌:前景預測想當然,四忌:不熟悉投資環境,五忌:市場運作盲目跟風,六忌:自身實力與運作要求不符,七忌:意識過于超前,八忌:沒有市場營銷意識,九忌:缺乏創業精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