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中,佳木斯大學“翼翔”團隊憑借其創業項目——高樓逃生器,一舉摘得大賽桂冠,獲得15萬元創業資金。但談及今后的發展和創業前景,這支團隊卻表現出擔憂。專家建議,社會、學校及大學生創業者應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用創業理念引領就業,真正實現大學生創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加創業大賽并非捷徑
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創業促就業,為社會發展注入創新活力,大學生創業也因此形成浪潮,名目繁多的創業大賽吸引了眾多在校大學生參與其中,懷揣創業夢想的學子們將參加比賽當成通向成功的一條捷徑。然而,在創業大賽誘人的獎勵承諾背后,卻是大學生創業者難以逾越的現實創業“關卡”。
李冉2009年率領其團隊奪得了某創業大賽的冠軍,得到5萬元創業資金。為此李冉著實興奮了許久,但后續發生的事情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比賽結束后我們就開始申請營業執照,手續辦理很復雜,拖了很久,比賽中承諾的相關優惠政策也并未兌現;我們做的是環保實體工程項目,真正著手時才發現不僅政府審批比較麻煩,而且5萬元的獎金全都投了進去也不見效果,籌集資金成了一大難題;作為在校學生,我們對相關公司管理、產品推廣和政策法規也不熟悉,缺少有經驗的前輩全程指導,因此在大賽規定的兩年創業期內并沒有取得成果,這次創業失敗得很徹底。”
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業大賽評委會主席于澎田教授表示,大部分創業大賽對大學生創業并不能形成有效助力,許多現實的創業問題不是靠比賽就能解決的。
于澎田表示,與比賽簡單的賽制相比,真正的創業大賽應該是一種學習型比賽,讓參賽團隊邊學邊比,在比賽過程中開展涉及管理、法律、財務等相關企業知識的講座和實踐,再讓選手們將學到的知識通過比賽得到印證。
安博職業教育運營集團總裁黃貴洲表示,在自己擔任過評委的幾場創業大賽中,80%團隊提出的創業項目都并非自己的創意,而是將導師的項目進行轉述,沒有經過深刻的市場調研和營銷判斷。黃貴洲認為,商場競爭很殘酷,不會因為是大學生就對你心慈手軟,為了比賽而比賽的創業行為并不可取。
大學生創業優劣勢明顯
記者在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業大賽的決賽現場采訪時發現,進入決賽的10支團隊在進行團隊自述時,無一例外將年輕、激情、活力作為自己成功創業的關鍵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