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我省出臺了《云南省鼓勵創業“貸免扶補”實施辦法(暫行)》,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無需任何擔保和抵押,就可申請到最高達5萬元的創業貸款。從事微利項目經營,其貸款還可免收利息。該政策的出臺在全國都走在了前列,但實施至今8個月左右時間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20363人成功申請了創業貸款,但大學生僅占7%。
記者近日走訪了云南的幾所高校,發現八成的學生都有自主創業意向,但是負付諸實際行動的卻寥寥無幾。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大學生自主創業既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還能帶動一部分人就業。據調研顯示,每個人平均能帶動2.5個人就業,可謂一舉兩得。但是為什么大學生群體卻望而卻步,寧愿選擇沒有保障的“打工生活”,他們在市場上的觀望態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09年我省高校畢業生大概有9萬人左右。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云南省的高校畢業生將超過10萬人,其競爭態勢可以想象。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發展,在校大學生的一部分群體已經在為以后的進一步發展鋪橋搭路。但是不管是在校的小試牛刀還是大學生畢業后的正式創業,采訪結果顯示,資金都是困擾他們發展的重要因素。
為什么不去申請創業貸款幫扶?“害怕手續繁瑣,例如怎么和工商、稅務部門打交道,辦理證照交稅等等我們都不懂。更關鍵的是,我剛剛畢業,又沒有經驗,要是失敗了,拿什么去還錢?所以還不如先找個工作干著!笔┩瑢W的回答和相當一部分應屆生的心態類似。
“養豬也是一種創業形式?那還不如不讀大學呢?”在調查中,有大學生提出,他們也曾想過,近幾年來豬肉價格有大幅波動,幾個人合作去搞養殖業,如果做得好的話也是很有前景的,但其家庭的傳統觀念一下子就將此類想法打消了!捌鋵嵈髮W生自主創業是一個很好的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途徑,但是父母認為堂堂大學生就應該有一個體面的工作,而不是把自己的精力和金錢放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上。”師大的楊同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