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備忘錄》解說詞作者 總撰稿人 高強
CCTV2《國情備忘錄》第一集:中國之謎(解說詞)
CCTV2《國情備忘錄》第二集:人口大計(解說詞)
CCTV2《國情備忘錄》第三集:農字當頭(解說詞)
CCTV2《國情備忘錄》第四集:蒼茫大地(解說詞)
CCTV2《國情備忘錄》第五集:資源掃描(解說詞)
CCTV2《國情備忘錄》第六集:山水之間(解說詞)
CCTV2《國情備忘錄》第七集:民生縱橫(解說詞)
CCTV2《國情備忘錄》第八集:創新元素(解說詞)
CCTV2《國情備忘錄》第九集:中國腳步(解說詞)
-------------------------- 《國情備忘錄》書籍及DVD團購訂購電話:010-51285022 --------------------------
國情備忘錄 第四集《蒼茫大地》
這里是北京的地壇,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此后381年間 每逢夏至,明清兩代15位皇帝,都要親臨此地,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盡管貴為天子,也必須下跪70多次、叩頭200多下,歷時兩個小時之久。他們祭拜的——就是地神。
現在的地壇 已經成為旅游觀光的景點,隆重的儀式 也遺灑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但中國人對土地的感情,一刻也不曾中斷過。
在這片土地上有中國人的汗水和熱血,有期盼和未來。瞭望這片土地 常讓人想起這樣的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960萬平方公里,是我們13億中國人的疆土。俯瞰這960萬平方公里,會發現一副美麗的畫卷,這里有 高山、平原、沙漠、沼澤。無論富饒 還是貧瘠,枝繁葉茂 抑或寸草不生,都是我們中國人賴以生存的土地。
蒼茫大地
老齊從事土地測繪工作已有20年,為了核實土地使用的變化情況,每隔幾天,他和同事們都要進行一次實地勘察。而在8年前,他外出勘察的周期 只需要一個季度一次,更早的時候,只需要一年一次。
齊文章:土地利用的變化 每月每天 甚至時時刻刻 都在發生變化,監測工作的測量越來越頻繁
這種越來越頻繁的監測工作,是我國采取“天上查,地下管” 等監管舉措的一個部分。對耕地進行嚴格的保護,直接與我國目前的國情相關。
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這些衛星遙感圖,時刻記錄著中國每一塊土地的變化。
2009年11月5日,代表建設用地的紅色在增加,就在這一天,蘇南、京津塘、珠三角等地大大小小的建設項目在破土動工,中國又有8200多畝農用地轉為了建設用地。
代表耕地的綠色在減少。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數據,在跨入2009年的那一刻,全國耕地面積為18.25億畝。綠色的可耕地面積 和10年前相比,減少了1億畝。相當于每年減少一個中等縣的面積。
這片承載著華夏5000年農耕文明的土地,正在發生著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 千年未有的急速變革。
“26.12億”
這里是北京市國土局的拍賣大廳,現在正在舉行的是廣渠路15號地的競拍。在不到2分鐘的時間里,廣渠路15號地從最初的 26億1千2百萬的起拍價,被參加競拍的地產大亨們叫到了30個億,拍賣師不得不把競價階梯 由2千萬元降到了1千萬元。
“40億6千萬,3號 第3次!”
1個小時,28萬平方米,40億6千萬人民幣,就這樣,一塊土地的身份從此改變。在中國,僅今年一到九月,60個城市成交土地就有4800多宗,成交面積達到23083萬平方米。
從1987年12月1日,一位叫做劉佳勝的拍賣師,在深圳敲下了中國土地拍賣的第一錘,邁出了土地走上市場化的歷史性一步,20多年過去了,在舉槌落槌之間,土地身上的價簽在以百倍千倍的速度飆升,刷新。土地,超過石油、鋼鐵、煤炭,成為了建國以來升值最快的一種資源。
攀升的地價背后,是強勁的需求。研究顯示,在經歷一段城市快速擴容期之后,cye.com.cn中國將迎來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業化高峰。未來的20年,中國的城鎮人口將會凈增約3億人,平均每年有1000萬到1300萬人要從農村轉移到城鎮。人口、城鎮化 和工業化高峰的同時到來,必然會帶來土地的非農化高峰。這直接對有限的耕地形成了強大的壓力。
曾經的地大 是真實的,如今的地不再大 也是真實的。當人們邁步走出千年的農耕時代,這種土地緊缺感的出現,正是源自于生活方式和需求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