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爭奪戰,就在這些化學品 侵蝕著土地的時候,大自然也在加緊它的掠奪。
沙漠化的黃龍 正以驚人的速度 掠食著大西北,歷史上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 建立的國都 統萬城消失了,西漢中葉以后 穿越昆侖山和天山的交通要道 絲綢之路不見了。它們被迅速擴展的大沙漠所吞噬。這些,并不完全是歷史。土地退化、沙化的面積,仍在以每年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 繼續擴展,相當于每年喪失一個中等縣面積 土地的生產力。
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治沙者的足跡。
山西省左云縣張家場村,地處我國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區,風氣沙揚,村里65%土地都變為了荒山沙地。2005年,原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張連印退休之后回到了這里,決心再不能讓鄉親們吃著風沙過日子,他多方籌資180多萬元,在山上義務栽樹達3000多畝,如今這里已成為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一部分。在他過64歲生日的時候,還在鼓勵親人們 都加入到這個守住土地的行動中。
原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張連印:脫下軍裝、還要繼續為家鄉服務 當好農民、綠化家鄉
治沙精英們在沙漠中 營造了一處處綠色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沙漠的擴展。然而,水土流失也在搶奪土地,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 達到356.9萬平方公里,按現在的速度,50年后東北黑土區 1400萬畝耕地的黑土層 將流失掉,35年后,西南巖溶區石漠化面積將翻一番,將有近1億人 失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往左點,過來點 再過來點 31米7
這是一場覆蓋全國的大調研。這是從國土部門負責人、到最基層的農民,130多萬人 歷經10多年的時間實地勘測,形成的數據庫。這是要守住耕地數量,更要保住質量的當今中國人 對子孫后代的莊嚴承諾。cye.com.cn這份《農用地等別調查與評定》 第一次摸清了全國耕地質量等別,為數量和質量并重管理提供科學根據。
調查顯示,光、溫、水、土匹配條件較好的高等別耕地 極為短缺,只占到全國耕地總面積的6%。而中低產田占到90%以上,遠遠高于傳統上認為中低產田 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這份長達40萬字調查報告用48個字作為總結:
保護耕地,不僅要保住數量,更要保住質量;不僅要保住糧食產能,更要保住食物安全,不僅是要保住飯碗,更要保住生態。
溫家寶總理 2007年兩會
“節約 集約用地,不僅關系 而且關系當今社會生存發展 而且關系到 國家長遠 生存根基 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后代。
這里是四川成都西來鎮,通過整理荒地、廢棄地,新增耕地3800多畝,同時增設了水利灌溉等設施,土地質量得以提高。
在浙江省新昌縣鏡嶺鎮,經過一年多的機械化平整、鋪設灌排渠道,整理土地400多畝,原來高低不平的廢地 變成了路渠配套的標準農田,打造成為重要的蘆筍產區。 本著能利用廢棄地、舊場地、就不占用新地的原則,河北省永年縣新建工廠,全部利用的是廢棄的磚瓦窯場、廢棄的尾礦等占用的土地。已開工建設的16個項目中,沒占用一分耕地。 60年來,我國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土地整治,全國補充耕地4163萬畝。
60年來,土地資源管理不僅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用地,還通過實行耕地保護制度,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0年來,我國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13部,土地資源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軌道。
“萬物土中生”——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參透了土地、人、和發展的關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不僅生長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糧食,更扎根著中華民族不變的情感。盡管相當數量的中國人 已經在體驗著城市化 帶來的快節奏生活了,但從紀年 節日,到鄉音 方言,土地的氣息依然滲透著他們的生活。
在數不清的詩詞歌賦中,土地 被中國人無數次地呼喚作母親。 無論行走在田野鄉間,還是鋼筋水泥的叢林,都請不要忘記,土地這位母親,不僅養育了我們和祖輩,更照護著我們的子孫 和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