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的人認為創業帶來的最大收獲是認識社會
去年12月,華中科技大學建筑學院畢業生戴璞前往清華大學,聽了一場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筑系主任的講座。戴璞至今記得講座上的一句話:“一名優秀的建筑師,不僅要能設計出好的建筑,還要能洞悉民情。”戴璞認為,創業是讓自己增長社會實踐、洞悉民情的最好方法。
今年年初,戴璞與同學合伙在北京創辦了大章建筑事務所。通過與師兄師姐以及同行建立緊密關系,他獲得了不少項目招標的消息,并主動聯系招標方,表達競標投標的意愿。如今,戴璞已拿到了幾個項目的競標資格。
“競標對手都很強,我沒想過一定會成功。但這已經不重要了。”戴璞說,創業過程中,最讓他欣喜的,是看到自己不斷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逐漸擴大的“人脈網”,“一些拿到美國著名大學錄取通知的學長告訴我,要申請他們的建筑學學位,是否有人脈關系十分重要。可見人脈關系的重要性!贝麒闭J為,這些意識都是通過創業獲得的。
創業經歷會給大學生帶來什么收獲?本次調查中,76.0%的人選擇的是“加深對社會的認識”;71.6%的人認為是“豐富社會閱歷”;67.8%的人覺得收獲在于“鍛煉人際交往能力”。此外還有“開闊視野”(46.8%)、“提高管理能力”(44.2%)、“提升職業能力”(40.6%)、“積累人脈”(33.8%)。
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的賀新翔,在2007年畢業時注冊了北京賀氏天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創立初期,由于沒有潛在客戶,遲遲拿不到訂單,創業幾近夭折。但如今,他的公司實現了上百萬元的年營業額。
賀新翔反復強調,創業的艱辛帶給他的最大收獲,并不是經濟利益,而是在社會上與人打交道時必備的素質,例如自信、誠實、責任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