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詞最近比較火,創業教育。教育部日前在網站上公布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其中規定,創業基礎課將成為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的必修課,有條件的高校還要開設包含實踐課程的創業教育選修課程。
這個規定的實施似乎是一個信號,創業教育開始官方化。
創業教育走入校園
“親,來點啥?”這不是天貓商城的旺旺留言,而是一所大學課堂上的正規課程。這所學院叫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因為可以讓學生帶著筆記本一邊上課一邊打理自己的網店,網店的信譽度還可以抵扣學分,所以也被人稱作“淘寶大學”。
很明顯,這是一所創業學院的教學改革。改革必然引起爭議,但所有的進步都在爭議和摸索中獲得。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在職業學院中開展,本科和研究生的重點院校也在很早之前就已將其納入到了課程體系里。
早在201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就正式成立了創業學院。據負責人稱,學院一方面為全校學生開設創業方面的通識課,供學生選修;另一方面招收“宣懷班”,每年招收約50名學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創業。
而上海理工大學的首屆創業本科班學生則均為轉專業而來,只不過首屆創業班畢業后的學生大部分仍選擇了就業。創業班負責老師認為,創業班的學生不代表著就一定要畢業后就創業。因為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是兩碼事,未必每個人都要最后進行結果性的創業實踐,但每個人其實都需要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不等于開公司
在中國,因為時代原因,早一批的創業者們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一度讓創業離多數人非常遙遠。但自從網絡走入人們的生活,年輕的創業者們層出不窮,創業已經成為了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熱衷談論和實踐的話題。但正如上海理工大的老師所言,創業教育不等于創業實踐,并不是每個創業班畢業的人或者接受過創業教育的人都要開公司。將創業課程變為必修課,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意識,這和專業領域的創業培訓是兩回事。
教育專家認為,人才是多元的,其需求也多樣,“一刀切”的教育要不得。也許我們最終收獲的果實不如預期,但是只要這些果實對社會有貢獻,每一步的教育改革所做的工作就值得。因此,創業班是在播撒種子,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必要。譬如在美國,所有的大學都有創業教育,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精神。
“創業,不一定是自己開辦公司!蓖瑵髮W黨委書記周祖翼認為,不管是當一名學生,還是畢業后在公司里做一名雇員,都要有創業精神。因此,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并不限于培養學生去開公司、辦企業,而是重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基礎、動手能力、領導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等等。
創業教育更強調創業精神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解釋,從廣義上來說,創業教育就是培養具有開創性個性的個人,而且這種人應具有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具有開拓技術、社交和管理的技能。百科給的定義則是:培養具有探索、冒險、創造精神和從事各項事業策劃乃至創辦新企業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
因此,創業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適應性、守成性教育,而是注重把創業精神和開拓技能的培養提高到學術性和職業性同等重要的地位,通過培養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需要,更好地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個人生活質量提高發揮作用。
新精英生涯高校事業部總監、全球職業規劃師認證培訓師李春雨說:“很多人誤認為創業教育一定是讓學生去創業,其實它更多的是在于創業教育中理念和精神的傳輸,是管理思維上的一種創新。人們應將創業和創業教育區分開來,創業教育一方面是給大學生提供了一種試錯的可能,另一方面則能夠更大程度地提升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思路的管理與實踐,從而喚醒大學生的創業精神!
至于今后應如何正確對待新設立的創業教育課程,人力資源專家劉興陽認為:“對于高校而言,應當結合學校的特色進行創業教育課程的開展,例如以外語為特色的學校,就可以請一些外資服務公司進行創業課程培訓,而以金融、貿易為特色的學;驅W院則可以適當開設投資、風投等方面創業的課程。學生們也應當認真對待創業課程所傳授的內容,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而不是盲目地學習卻不知如何將它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對于不準備創業的學生而言,也應當牢記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因為它們在將來的就業當中會有很大的作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