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校創業已不是新聞,但休學創業卻鮮有耳聞。最近,山東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試行)》,明確鼓勵在魯高等院校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引起廣泛關注和支持。12月3日至5日,本報聯合青科大、青島大學社團聯調查了駐青7所高校的 850名大學生發現,92.6%的人覺得休學創業難實現。父母之命、資金之窘及創業項目低端化成了學生休學創業的軟肋。
校園調查
九成多學生對休學創業說不
對850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37人曾有過創業的想法,204人明確表示打算畢業后再創業;現在開始運作創業的有20人,大多是從事網絡、餐飲等行業,并且多帶有兼職的性質;其余人都表示不了解休學創業的政策。在得知這一鼓勵休學創業的政策之后,僅有63人表示贊成,剩下92.6%的人都稱絕對不會選擇休學創業。
“創業很占精力,要是能休學再好不過了。”青島理工大學吳明允就覺得休學創業很好,“上學什么時候都可以,但是創業機會卻可遇不可求”。
青島大學大三生李峰則表示,自己不會選擇休學創業:“邊學習邊兼職還好說,賺點錢,不成功也沒關系;在校創業也沒關系,反正大多是小本生意,不成功也沒耽誤學習;可完全休學創業,感覺好像沒學會走就開始跑似的,成功的幾率小,很可能摔得很慘。”
原因分析
父母不支持,項目不夠“硬”
在回收的調查結果中,絕大多數不打算進行休學創業的同學除了自己沒有創業想法之外,很大原因是受父母觀念的影響。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大三學生徐麗告訴記者,自己曾經有過休學工作的念頭。據她介紹,從上大一開始,她就利用寒暑假期間,在托管班工作,主要進行學生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有了三年的經驗后,徐麗漸漸產生了休學做托管老師的念頭。但被父母立馬給否了,“媽媽讓我別想太多,創業的事畢業再做也不遲。”她只好同意了。
此外,《意見》中提出,凡創辦“科技型企業”的學生,可視為其參加學習、實訓、實踐教育的時間,并按相關規定計入學分。而記者了解的大多數學生創業,卻大多與餐飲、買賣、網絡有關,很少涉及發明創造、專利等可以拿學分的“硬本事”。
青農大大三生劉宇曾經做過兩年的電話卡倒賣,據他介紹,目前學校“創業”最多的形式還是校園代理、批發買賣等小本生意,“要么就是做餐飲,那一般是家里有資金支持。做網絡的都已經很高級了。”這就直接導致很多家長覺得學生創業就是小打小鬧,不太重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