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海歸”王健、姚納新回國創業,成立聚光科技。2002年,陳斌對聚光科技投資480萬元,2008年又追加投資1.3億元(其中引導基金投入2500萬元)。聚光科技也不負投資人所托,目前已在創業板上市,成為市值約15億元、擁有上千員工、每年利稅近億元的優秀海歸創業企業。
過去的4年中,靈峰賽伯樂基金1億元資金共投資8個項目,其中7個集中在杭州,90%投向了國家政策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所投資項目自創投資本投入后,年銷售收入平均增長45%。
長期以來,賽伯樂致力于“保姆式”風險投資。那些目前利潤只有百萬級別的初創型高科技企業,正是需要“保姆”給予無微不至照顧的“寶寶”。
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在發展初期大致形成一個“三三三”的狀況。其中1/3的企業獲得成功,1/3處于維持狀態,另外的1/3則失敗了。
“在杭州,成功概率還要更高一些,”陳斌說。因為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機會永遠大于挑戰。
基于這樣的理由,在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推動下,賽伯樂設立了“海大基金”,專門投資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創業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
陳斌期待,能在未來推出更多類似聚光科技這樣的成功范例。“做VC(風險投資),講究的是十年磨一劍,”陳斌說。
結束了演講后,杭州云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汪翔云回到座位猛灌了半瓶水。“其實我對本次的扶持基金并沒有抱著必勝的信心。”汪翔云說,“還需要和各家投資公司慢慢接觸。”
項目路演過程中,有些創業項目當場就得到了創投機構的熱烈回應。但更多的創投機構還是喜歡低調行事,選擇“私下里”接觸。
“我們的項目特點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跟石頭較勁,”這是浙江海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威對其產品液壓鉆機的形容。從臺上坐回臺下沒多久,孫威就收到了來自上海的一家CYE投資公司負責人遞上的名片。
杭州魯爾能源科技公司負責人支曉華也得到了與孫威相似的待遇。期望引進資金用于新建兩條生產線的支曉華,已經與幾家創投公司有了初步的接觸,投資意向正在慢慢建立中。
賽伯樂相千里馬
育出聚光科技
符合這四大標準
或能吸引投資人眼光
“我們在做投資時比較看重四大點:團隊、產品、市場、財務,”浙江大學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一部總經理洪方磊表示。
對于團隊,投資人通常比較看重兩點:公司創始人的能力和經歷,公司銷售、財務等管理團隊的專業水準。
對于產品,投資人則會著重考量產品的科技創新含量,同時也要考量產品是否能滿足客戶的需求,而產品未來所能占據的市場份額也是能夠“加分”的考核標準。
對于市場,投資人將著重考察公司所面臨的競爭格局以及具體所處的行業地位。譬如說,具體項目的市場狀況、市場容量以及市場趨勢。
財務狀況,包括公司資產、公司負債、公司收入、公司利潤以及關聯產業,也是投資人關心的問題。
除了這些因素,投資人還將從宏觀角度進行考量。賽伯樂的陳斌認為,只有符合經濟發展趨勢要求的行業,才是能讓投資人掏腰包的好項目。
例如浙江大學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目前投資的方向,就傾向于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電子信息、互聯網產業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