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考公務員熱背后 是大學生對創業的恐懼
說起就業的艱辛、考公務員的艱難,大學生們滔滔不絕;說起創業,他們卻不知從何說起。
“在你們眼中,創業應該是什么樣的呢?”4月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臺上的主持人這樣問臺下的400余名大學生。冷場。還是冷場。
“你覺得報考公務員是一種創業嗎?”主持人對一位準備報考公務員的大三學生循循善誘。這個本來靦腆、說話聲音極小的學生慢慢活躍起來:“我覺得,如果報考公務員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以后的創業做準備、積累經驗、尋找機會的話,報考公務員就可以說是一種創業。”
這一幕發生在由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主辦、中青網和全球CEO網站承辦的“‘和諧創業’全國高峰論壇”上。從論壇的互動交流中可以看到,說起就業的艱辛、報考公務員的艱難,大學生們會滔滔不絕,但對于創業,他們卻不知從何說起,在大多學生眼里,創業只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夢而已。有專家對此感到擔憂,認為考公務員熱的背后,是大學生對市場的回避,以及對自主創業的恐懼。
據悉,自2001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招考以來,在短短5年的時間里,報名人數從3萬多人猛增至54萬人,最高報考錄取比一度達到1000∶1。據了解,穩定的工作和社會安全感,是公務員熱的一大主因。參加論壇的大學生吳薇就熱衷于當公務員。她這樣向記者描述公務員這個職業:不太累,工資也不低,社會福利好,一切都有保障,而且社會地位高、受人尊重,“最主要的是,公務員有安全感,不用擔心會被解聘,也不用擔心老了以后沒人養”。
“我覺得現代社會比較多元化,并不一定要考公務員。”人大國際關系學院一位大二女生的發言贏得了滿堂彩,她說她未來的理想是在非政府組織工作,或者當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認為,“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公務員,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自主創業,關鍵要看自己的性格,還有興趣”。
“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應屆畢業生,應該是最具活力、敢想敢做、充滿生機的一群人,而這些特征,正是自主創業最需要具備的元素。隨著越來越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投身公務員事業,希望自主創業、投身市場經濟的年輕人在減少,社會自主創業的空間正在縮小”,這是《董事會》雜志執行總編輯袁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一番話,他認為,公務員熱的背后,是大學生對市場的回避,以及對自主創業的恐懼。
然而,也有學者表示了不同觀點。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鈞認為,大學生找工作求穩定,不該成為被詬病的理由。就業崗位對一個勞動者來說,首先是謀生方式,其次才是事業。如果連基本的穩定收入都保障不了,更談不上別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論壇邀請了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京和美歐亞國際商務咨詢公司董事長王輝耀作為嘉賓,因為他們都曾有過做公務員的經歷。他們通過講述自身的經歷,與在座大學生就大學生考公務員熱、就業難等現實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據了解,王文京在下海前,曾在國務院某直屬機關當了5年的公務員,而王輝耀也曾擔任過國家經貿部國際經濟合作官員。
王輝耀認為,公務員報名的火爆,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擇業觀較為單一,“正如前面同學所說的,現代社會已經比較多元化,我們在擇業的時候不應局限于某一方面,如果你覺得你適合當公務員,那你就去考;如果你覺得自己更適合創業,那沒關系,你就按自己的意愿走下去”。
“我是誰,我要干什么?”王文京認為,每一個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須經歷一個痛苦的抉擇過程。“一個出色的公務員,要具備責任心、專業水準和勤政3個方面的素質”。王文京回憶自己的公務員經歷時,認為正是那段經歷訓練了他系統而規范的思維,為他以后的創業建立了很好的基礎。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務員是為人民服務,自主創業、努力創新也是為人民服務,兩者之間有相通之處。
王輝耀用“虛心、學習”4個字總結他的公務員經歷,他認為,一個高素質的公務員要有遠見卓識,能深刻理解黨和國家政策,并要樹立為納稅人服務的觀念,注重對弱勢群體的服務。王輝耀表示,即便已經當了公務員,也并不意味著一輩子就只能當公務員,“公務員的經歷對每個人來說,應該都是一個不錯的訓練機會,也能建立良好的基礎,有助于今后的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