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商家選擇跟風,追逐流行的趨勢,劉怡卻奇思妙想,去發掘五谷雜糧中蘊涵的純天然的美。使農村最常見的黃豆、綠豆、紅豆、蕓豆、玉米……?搖身變成了價格不菲的綠色環保的飾品和工藝品
劉怡至今忘不了多年前那個秋天的下午,從田間歸來的母親,發梢耀動著一點迷人光芒,黃澄澄的,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它不過是一顆無意間掉落的黃豆,但對劉怡來說,它卻是一把轉變命運之門的鑰匙。
能不能把這些五谷雜糧做成飾品呢?劉怡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興奮。她出生在江西的一個小山村,從小和父母一起在田間勞作,對五谷雜糧有著深厚的感情。優良的糧食種子,不僅表面光滑細膩,色彩艷麗,有的還具有花紋和圖案,有一種“純天然”的美。可拿到市場去賣,糧食的價格很低廉,農民一年到頭辛苦勞作,也得不到可觀的回報。要是做成飾品,不就有價值了嗎?
這個奇怪的想法讓父母大搖其頭。“糧食是吃的,種子會發芽,也會腐爛,水一泡皮就掉了。”父母潑的冷水,沒能澆熄劉怡心中的熱忱。她用黃豆、綠豆和西米為自己做了第一件五谷手鏈,黃、綠、白三種顏色串在一起很漂亮,可惜正如父母所預料的,沒多久,豆子的皮就變軟脫落,后來還生了蟲。
劉怡沒有就此放棄。帶著這把神奇而天然的“鑰匙”——五谷雜糧,她開始了追逐夢想的旅程。
讓“美麗”永恒
怎么才能使“美麗永恒”?劉怡開始四處查找資料,并通過同學找到一位大學生物系的老教授。老教授被劉怡的執著和誠意所打動,指導研究生反復試驗,研發出了“五谷專用熏蒸機”。通過熏蒸技術,破壞種子胚芽,防腐防霉,又能保持種子的外形不變。老教授還建議劉怡,為串好的飾品噴上光油,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光澤度,還可以做到防水防潮的效果。
保存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隨之而來——要把五谷雜糧串成飾品,就必須打孔。起初,她想購買現成的臺鉆或珍珠鉆,但是五谷雜糧形態各異,大小不等,硬度不同。她用鉗子纏上膠布夾住豆子,用手鉆打孔,但由于鉆速太快,幾次都差點把手指打穿。手鉆力度難以準確掌握,很容易使豆皮爆開,或者把孔打偏,穿起來歪歪斜斜不好看。最后在機械廠專家的幫助下,“五谷專用打孔機”應運而生。關鍵的技術解決后,五谷雜糧變飾品的路一下子敞亮了。
2005年初,劉怡帶著“五谷雜糧飾品”來到了北京。
關注細節
劉怡先趕制了一批五谷飾品,放到萬通、西單、五道口等地的商店代買,果然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一位西藏游僧看過五谷飾品后嘀咕了一句:“怎么不帶香味?”簡單的一句話,帶給劉怡很大的啟發。原來很多藏飾也不是天然帶香,是經過特殊藏藥泡制熏蒸,使香味滲入的。她充分利用熏蒸機,加入中藥成分或純天然植物香精,不僅增添了保健功能,而且奇異的味道很吸引消費者。
于是,她給自己的飾品取了個好聽的名字——五谷藥香飾。
關注著每一位顧客的反饋意見,劉怡的用心贏得了許多商機。有位經營飯店的老板希望得到適用于飯店的產品,于是劉怡試著用大蕓豆、南瓜籽、苦瓜籽、玉米等串成門簾。既美觀,又有“五谷豐登”的美好寓意。劉怡舉一反三,又開發出適用于酒吧等個性化場所的五谷藥香風鈴和適用于汽車的五谷藥香掛飾。很多司機愿意買“五谷藥香汽車掛飾”,因為五谷可以避邪保平安,藥香味可以提神醒腦,促進安全駕駛,兩全其美。當有顧客覺著飾品的樣式不夠多,劉怡干脆設置了現場DIY制作,讓顧客在自己動手的氛圍中愉快消費。
美麗產業受青睞
“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是從古到今老百姓對農業最傳統最真摯的祈盼。在民間“五谷”是辟兇邪、鎮惡穢的祝禳之寶。把五谷雜糧做成飾品不僅挖掘出糧食的天然美,而且使它所秉承千年的文化傳統呈現出來,契合了現代人回歸自然、綠色環保的追求。再加上成本極低,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不僅吸引了消費者,還受到一些商家的青睞。
2005年5月,劉怡將“五谷藥香飾品以及工藝品”申請了專利。經過半年的盡心準備,第一家“五谷藥香飾品店”在西單開業了。
劉怡算了一筆賬,制作一副手鏈需要的材料成本不到三毛錢,售價在10元~20元不等,利潤在40倍~80倍。“五谷藥香飾” 本小利大,經營方式靈活,既可以批發零售,也可以現場 DIY 制作,原料廉價易得,加工簡單易行,即是農民致富的好點子,也適合下崗工人再就業。
在短短半年時間里,“五谷藥香飾”的加盟店已有20多家。在劉怡接受《Discovering Value·中國電子商務》采訪的兩個小時中,不時地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上門咨詢加盟情況。現在“五谷藥香飾”的產品包括項鏈、手鏈、耳環、戒指、頭飾、腰帶、門簾、中國結、車掛飾、手機鏈、鑰匙鏈,以及豆上刻字等十幾個系列,隨后,在專利的保護下,她和團隊將繼續開發五谷工藝擺設和家居裝飾類產品。
“前一陣不是地震了嗎?真要是遇到困境,你發現佩戴的裝飾品,甚至家里的門簾都是糧食做的,說不定就成了救急的食物呢!”劉怡笑著說,她又開始奇思妙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