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關注商業模式的牛合印,能把“食草堂”從一家開到幾十家,源于他回歸了商業的本質,那就是尊重人最根本的需求。
原以為食草堂總部會在石家莊市中心,沒想到卻安靜地矗立在郊外的西山花園中,他說他們是“站在時尚前沿,住在市區邊緣”;原以為食草堂總部是一個漂亮的辦公樓,沒想到卻是一棟三層的白色別墅,他說這樣“有家的感覺”;原以為他是一個眼光銳利、西服革履的商人,沒想到他是一位穿著隨意、特立獨行的藝術家,他說他“追求自由散漫”。
這個“他”就是食草堂創始人牛合印,一個年近不惑的河北人,一個總看著你眼睛微笑的男人,“每個畫畫的人都有自己畫室的宅號,我姓牛,朋友總開玩笑說老牛該吃草了,于是我就起名為‘食草堂’了!
一張牛皮:掀開夢想的面紗
牛合印的教育背景可以說和商業一點都不挨邊。他當過兵,從軍醫大學畢業后在白求恩和平醫院做了7年醫生,鐘愛藝術的他憑借在全軍畫展上的兩個一等獎進入了軍藝美術系大專班,由此進入了朝思暮想的藝術殿堂。但追求自由的他并不喜歡學院派的風格,“在北京的三年時間,我大街小巷到處轉,逛展覽館,逛特色店面,逛圓明園畫家村”,他的自然純樸的藝術風格逐漸形成。畢業后,牛合印到了河北電視臺,從攝影記者開始做起,一直做到制片人。
學藝術的人總喜歡設計一些東西,喜愛動手實踐的牛合印更是這樣,1995年的一個下午,一次偶然的邂逅,讓他的生命從此和牛皮再也分不開了。
那天下午,牛合印在石家莊街頭看見一個老頭正在將一張牛皮切割成腰帶。“那張牛皮質地非常好,但他的腰帶做工太粗糙了,我覺得浪費,就用30元錢買了一塊牛皮!彪S后牛合印到街上找到一位鞋匠,他設計,鞋匠制作,花了一上午的時間做成了一個采訪包。第二天,激動萬分的牛合印背著包去上班,臺里的同事看了紛紛打聽包的品牌和價位,“我當時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受到表揚激勵的牛合印又找那個老頭兒買牛皮,繼續做各式各樣的皮具,后來又轉到皮革廠買皮子。那時,牛合印的月薪只有800元,但他每個月拿出400元買牛皮進行手工制作,他已經完全沉醉在牛皮的世界了。一開始他在電視臺的宿舍里做,經常做到夜里一兩點鐘,干擾了家人和鄰居的休息,于是他搬到地下室去做,但這也不讓人安寧,有人告到臺領導那兒去。最后,這個固執的“老!币蝗税岬睫r村去租了個平房,繼續著注入他全部感情的愛好。
在農村的那段生活讓牛合印至今想起來還歷歷在目,“由于很多錢都用來買皮子了,我餓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就喝口自來水,雙手經常磨破出血。但我沒有感覺有多苦,我每天和一堆皮子住在那里,似乎只有到了那堆皮子中間心里才踏實。除了上班,我的生活就是設計新作品和完善制作方法。為了不讓臺里人知道我在做這些東西,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在哪,如果當時死了,誰也找不到。”
常言道: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牛合印做皮具的事情傳了出去,漸漸有人找上門了購買!拔易銎ぞ咧皇菒酆,根本沒想賣。而且我的作品都是一樣一個,沒有重復的。重復就是‘匠’,我要的是創造。但我的確很需要錢去繼續做,沒辦法我還是賣出了那些像自己孩子的皮具。”
缺乏商業意識的牛合印到這時還沒看到商機,還是想繼續著他的創作夢想,以至于賣的時候,他只能告訴對方那塊皮子買的時候是多少錢,買主就在其價格上添點就行了。
藝術+實用=好生意
如果不是那天碰見了貴人,牛合印現在也許還是個電視制片人,還繼續做著他所謂的業余愛好,也就不會有現在的食草堂。1997年的一天,牛合印偶然碰上原來在河北電視臺里實習的小伙子,“他也是學畫的,是一個很有商業意識的年輕人。”當他看到那一個個粗礪、質樸的手工皮具時,仿佛看到了稀世珍寶一樣,當即要求牛合印把這些東西做成生意。牛合印對這種從未有過的想法猶豫不決,但在朋友的堅持和勸說下,1997年9月1號,牛合印以每月800元的價格在石家莊偏僻的槐北路租了個小店面,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這個店面就是牛合印在談話中一再談到的“老堂”,這個店承載著他當時的夢想與激情。“有人一走進食草堂就哭了,他們為這些風格另類的皮具感動,而有的女人領著孩子馬上出去了,她們怕丑陋不堪的皮刻臉譜嚇壞了孩子。”食草堂風格之獨特可見一斑。
1997年底“老堂”接到拆遷通知,1998年元旦那天,老牛在一片新年的歡樂氣氛中從“老堂”搬出。這時,牛合印需要確定下一步的發展計劃。他在一年的生意中已經有了一些模糊的商業意識,“那時我還不知道‘定位’這個詞,只是想要做得和別人不一樣!彼J為中國的純藝術市場還沒到來,而單純的實用商品已不能滿足人們對于美的需求,如果能把藝術和實用結合起來,就會有市場!耙郧,我們的產品太過于追求藝術美感,皮包做得很沉,但后期的產品應更接近實用。比如現在食草堂的皮包既美觀又輕便!
他在石家莊最繁華的北國商城的附近租了一個店面,重新設計新“食草堂”的店面形象,使其風格與皮具的風格一致,“我所追求的就是和諧、自然,這樣就是美。”
1998年春,“食草堂”開進了石家莊最大的商場北國商城,銷售額坐火箭似的直線上升,營業第一年的純利達到70000元。但牛合印堅持食草堂的產品不打價格戰,不降價,“說實話,當時也并不是什么明確的品牌意識,而是我認為我們的原料是真材實料,我們的設計是獨創的,我們的東西價格必然要比別人的高!
淡泊名利,事如其人
“如果遇事總是考慮過多,這樣他就會失去很多機會!迸:嫌∩钚抛约旱某晒υ谟谒挠職。老牛是個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人。他曾用掙到的7000元錢買了一輛皮卡準備開赴西藏,沒錢上牌照的他,等掙夠了牌照錢就馬上開車出門,不知天高地厚以至于到了西寧還不會倒車!拔覄摌I就好像我開車,一路走來不會倒車,沒有退路,一直向前。”
這種“一根筋”的性格在牛合印的商業擴展方面表現得很突出。2000年7月,北京東四北大街,“食草堂”北京總店開張!半m然北京的房租很高,但我認為食草堂的風格在北京會更受歡迎,比石家莊的市場要大,我這些錢反正也是我掙的,如果賠了我就當這一年我白玩,沒什么大不了的!
在談話中,牛合印總是強調“事如其人”,他認為做企業和做人是一樣的。
“人不能太功利,只需要認真地做喜歡做的事就對了!迸:嫌≌J為自己不是什么做大事的人,他只是想去和像他一樣的人分享牛皮給他帶來的快樂!拔乙恢辈幌氚咽巢萏酶愕煤艽,很通俗,讓所有人都喜歡。我覺得這個東西本來就是很小眾的東西,如果滿大街都買食草堂就失去它的意義了,我只需要像我這樣的人都喜歡就可以了!
話雖如此,食草堂的發展度還是達到了20%—30%。目前在全國83個城市開了130家店面。牛合印指出了這種矛盾:食草堂的發展在設計和藝術的角度來看是一種倒退,因為批量生產導致了很多東西失去了原來的藝術價值。但是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看,食草堂是成功的,更多的人接受了食草堂的風格。
牛合印喝了一口水,沉默了一下。采訪當天他身體不舒服,原想去看病,但因為之前和記者約好了采訪,他依然抱病前來。“誠信是非常重要的,不論何時人都要言而有信。”目前食草堂的生產廠在廣東,牛合印每個月要結給該廠商三、四十萬,“如果我不結給他們,連張欠條都沒有,我一次就可以坑他們40來萬,但我不會這樣做,這是信譽問題。如果沒了信譽,損失就不是40萬了!
人的心靈等待回歸
食草堂有一個口號是:“流浪者家園”。
“出門在外,離家越遠就越想家,F在的社會很浮躁,每個人的心都在流浪,越現代化的城市對古老、原始的東西越向往,這是人心靈的一種回歸!迸:嫌∪缡钦f,“一次一個大學生生在店里轉了好半天,后來對我說他看到這些有種想哭的感覺!
食草堂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都應該源于牛合印對他產品品質的追求!拔易非蟮木褪钱a品的質感,食草堂產品的材料都是真材實料,比如皮、布、棉、麻、實木,化學合成材料我一概不要,我非常煩這種東西。而且我們的產品都是手工制作的,在這個工業化高度發達的社會,手工是讓人很懷念的,它給人一種很人性、很親切的感覺,讓人仿佛回到納鞋底、做布包的年代,讓人感到很溫暖,不像機器做出來的東西,冷冰冰的,沒有感情在其中!边@個看上去很粗獷的牛合印,內心似乎很細膩,他體會到城市人生活的壓力,體會到了為生計奔波在外的人們的空虛。
食草堂,一個商業與文化的完美結合,簡約而不繁復,穩重而不浮躁,這就是食草堂提倡的一種生活方式:追求自然、簡樸、安靜、有品位的生活。至今他依然經常開車外出到原野或大山深處,一個人走在寂靜的土地上,去尋找最原始的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