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晚報:黃健翔何以成了“大眾名人”
央視“封口”、娛樂節目爆炒、網絡輿論溢美多多
黃健翔是被一封檢舉信逼著辭職的?就在這一說法塵囂甚上的時候,黃健翔昨天在其官方網站冷靜地給予了否認,表示這是一次很理性的選擇,與任何別的人或者事情都沒有什么關系。而央視內部則發出了“封口令”,以杜絕陷入炒作漩渦。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網絡上還是流傳著種種聲音為其鳴不平,甚至泛濫著很多盲目崇拜、奉承之詞。
在世界杯上莫名其妙的瘋狂解說,加上此前和張靚穎曖昧不清的緋聞,黃健翔在眾多體育解說員中成了最有爭議的一位。可是,他雖然惹了麻煩,生了是非,人氣卻不斷地暴漲,大有將其“偶像化”趨勢。黃健翔莫非真的是“末路英雄”?或者壓根兒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惡搞”?昨晚,記者聽到了各方面不同的說法。
有意無意成“爭議人物”
資深足球記者董路都禁不住在其博客上發出驚嘆:“過去N多年從中央電視臺辭職而去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可謂比比皆是,從魯豫、楊瀾、程前、曹穎,到方宏進、劉儀偉、趙琳、文清……卻沒有一個人的告退掀起過類似此番黃健翔辭職的輿論狂潮,相比之下甚至可謂是‘小巫見大巫’。”
黃健翔是名人不假,但董路對此始終都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一個足球解說員再出名,充其量只是一個‘小眾范圍內’的所謂名人。”。在人才流動已經絲毫不希罕的今天,他的辭職居然引起如此的軒然大波,董路說自己能夠得出的答案只有一個:黃健翔的確已經超越了一名“小眾名人”而徹底成長為一名“大眾名人”了。
這位圈內人也十分敏感地看出了,通常情況下這樣的積累即使與日俱增,恐也難促成一位“大眾名人”的誕生;實際情況是,自2001年在卡塔爾的解說中“炮轟米盧”以來,黃健翔有意無意間身陷諸多事件,而使自己逐漸成為了公眾性的“爭議人物”以及“話題人物”。2006年世界杯爆炸性的“解說門”則形成欲罷不能登峰造極之勢。
互聯網時代的“宣泄羊”
黃健翔辭職受到關注在情理之中,但此后爆出的“檢舉信”則是一個拐點,讓他從一個有非議的解說員徹底變成了人際關系“齷齪文化”受害者,從而一下子贏得了大量不分青紅皂白的同情分。被媒體公開指出的“背后黑手”播音組組長孫正平雖然一再給予了澄清,但是還是在網上遭遇了劈頭蓋臉的謾罵和攻擊。
對此,復旦大學顧曉鳴教授嗤之以鼻,認為黃健翔只是互聯網時代的“宣泄羊”,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引爆點,激發了又一次的熱烈“起哄”。很多人挑戰自我角色的意識在此復萌。“這是一個注意力經濟的年代,但是大家很快又會有新的興奮點,從而就會忘記舊的興奮點。”
顧曉鳴甚至認為,黃健翔一次次的“脫軌”顯示,他僅僅是升級版的“師洋”而已,自己惡搞自己,滿足人們看別人出洋相的心態。“他一次次地陷入是非,將自己貢獻出來。要么是傻瓜,要么就是在作秀取樂。”
央視光環最多庇護兩三年
曾經叱咤熒屏的名嘴解說員就這樣瀟灑揮別,恰似他的一本書名“像男人那樣去戰斗”。這時心動的豈止是球迷和粉絲。目前有不少電視臺和欄目抱著趁熱打鐵的目的,紛紛下手,發來英雄帖邀其加盟,其中不乏娛樂、晚會類等和體育毫不相干的節目。但是,離開了央視巨大平臺的庇護,他一張專業性太強的名嘴能走多遠呢?再說,有些節目邀其加盟純粹就是為了借光搏個眼球而已。
北大教授阿憶也是知名的節目策劃人,此前曾借到央視主持過《實話實說》。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一句話頗具玩味:“有人不滿意央視制度很嚴,工資不高,但是暗地里走穴收入很高。離開之后,央視光環頂多再罩個2、3年,之后就很難說了。”更何況黃健翔在體育解說上術業有專攻,如果真的自廢武功,在陌生的娛樂舞臺上又能蹦達多久呢?
至于黃健翔目前最關鍵的去向問題,資深足球評論員李承鵬是黃健翔好友,昨天借助博客遺憾地透露,對出現在公共視線中的“辭職信”和“檢舉信”非常驚訝。“誰都明白,這兩封信出臺后,他永無回歸之路。”據悉,黃健翔此前向一個圈中好友表示:“我不會去ESPN,不會去東方衛視,只可能出現在一些地方電視臺做個解說嘉賓,而且只是出現在重大足球比賽里”。因為在北京奧運會的大背景下,地方臺不會冒著和央視交惡的代價去正式引進他,但,作為嘉賓是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