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的方式有很多種,投資也是其中之一。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創業,但人人都可以投資。從幾百元買股票到上百萬元參股,投資生財的機會無處不在。不過,投資也要講科學和判斷。投資不單要選項,也是選人。如果拿不準,下面的12種項目要謹慎投資。
投資也是致富的一種方式。說簡單些就是以錢生錢,還不用自己動手,很多人非常喜歡。項目是否有前景見仁見智,但有些項目及操作方本身的特質就不合適“下海”不深的中小投資者,因此還是要盡量少接觸為妙。
項目一:夸大說詞的
募資時適度宣傳介紹是必需的,任誰都免不了會“老王賣瓜”,但若過度夸大,里面必有“貓膩”。筆者常常看到許多夸張炫麗的營運計劃書,上面充斥著“一流”的經營團隊、高得離譜的贏收預估、“全亞洲第一或全球華人第一”的營運目標等內容。每每將營運計劃書內容與企業所展現的實際狀況相較后,讓人有“恍如隔世”的暈眩感。這樣的項目讓人心里不落底,你根本不知道實際情況,當然不能輕易投資。
項目二:技術太尖端的
“看不懂、太艱深”的項目要注意,中小投資者應秉持“看不太懂的不投,自己不熟的不投”的原則。因為,技術太過尖端常意味著失敗機率高、市場化還需一段時間、量產可能會有困難等等問題。這樣的項目往往要經歷幾輪投資才可能終成正果,而前期的小投入往往只是填牙縫。后期——后期已經不需要小投資者參與了。
項目三:大家一窩蜂投入的
兩年前流行的果汁飲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大家都在做嘛!看起來還蠻有賺頭的,所以我們就下來做O!”但對投資者而言,這種風潮式的新創事業,已然注定其辛苦競爭的未來。除非你的事業有相較于他人勝出的地方(如:地點、人脈、資金、成本管控等),否則在不跟錢過不去的原則下,投資者對此種“一窩蜂式”的投資項目,都應抱著少碰為妙的心態。此類投資項目的進入門檻較低,原則是掌握時機、迅速進退,此等“機會財”絕對可以入袋,但若真要以經營事業的心態為之,則務請以具有獨特經營特色的企業為投資方向。
項目四:沒有優勢特點的
什么是企業的“優勢特點”?說明白些,就是企業擁有可能贏過競爭者的能力或潛力,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件相當重要的事。試問投身商場與他人一較長短,不擁有一些比其它競爭者“優秀”的地方怎么行?對投資者而言,沒有優勢特點的企業,代表贏過其它競爭者的機會縮小了,同時也表示被其它同行競爭者以資金、技術、人材、通路等優勢“K”下陣來的機率增大了。投資當然是為了賺錢,投資者怎能投資一家成功機率低、失敗機會卻相對頗高的新創公司呢?
項目五:過于傳統又不思轉型的
“當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若企業已身陷僵局卻不思轉型因應之道,只一味地怨天尤人或堅守本業,反而會讓自己的路愈走愈窄、愈死。我們樂見的是,雖身處傳統產業,仍亟思提升自身競爭力與積極轉進蛻變的“活力型”企業。不論是電子商務化、導入ERP系統、遷廠尋求更低的成本、并購產生經濟規模、引進自動化制程技術、與國際大廠策略結盟、汰舊持強的產品檢視、增強新的高獲利營業項目等。
項目七:營運狀況差但正著手進行改革的
營運江河日下者,如果采取下述5種改革法或許還可以招攬到投資者:1.改變經營策略,跨足其它發展潛力較好的相關產業或產品線;2.推出足以影響甚至改變市場占有率并提升公司營收的殺手級產品或應用;3.延攬業界有力人士或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加入,并委以振衰啟蔽的重責大任;4.大砍經營成本,進行瘦身管理及嚴格的績效控管;5.導入可以大幅減少成本的自動化或計算機化制程、接單、物料或運籌管理系統(如ERP等)。
一般公司在面臨營運危機時,因應方式大致不脫上述“五行”,且若復合改革方法愈多,成功的機率愈大。但中小投資,本身底氣就不是很足,所以這種投資雖然有時獲利豐厚,但還是不碰為好。
項目八:持續虧損仍無翻升跡象
開公司不賺錢,本身就是一種罪惡!若公司處于開創期且前景可期,則暫時性的虧損尚稱合理,最怕的就是遙遙無期的虧損。即使公司的資產仍大于負債,只要資產品質不佳且變現能力差,其財務地雷仍可能隨時引爆,更遑論資金水位已干涸見底、債高臺筑的公司,隨時都有倒閉的危機。這種公司,除非有大投資進行全面收購重組,否則必敗無疑。中小投資者千萬不要趟這混水。
項目九:負責人外務太多的
若公司擁有將相之才且各司其職、團結一致,或者公司制度健全且權責明確分工得宜,負責人自可放心。然我們常見的現象卻是,前項優勢尚未成形或完全缺乏,公司負責人已身兼數職,不是滿掛董事長、總經理頭銜,就是擔任社長、理事等榮譽職,重點是他們還樂此不疲哩!若這些外務有利公司經營或策略布局也就罷了,但這樣的情況往往代表運營者難以一心一意操作你投資的項目,而且一定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這樣的項目再好也需謹慎投資。
項目十:負責人“一夫當關”的
“一夫當關”在企業發展初期是常見的管理型態。因企業規模尚小,基于成本因素考量,負責人“校長兼撞鐘”是必然的。然在企業逐漸發展的過程中,若負責人持續凡事一把抓,不懂得授權或害怕授權,則隨著所需處理的事情愈趨龐雜,將讓自己所經營的企業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中。因此所有投資者都應對一家公司“是否有經營團隊”及“經營團隊素質能力”等問題關心。
項目十一:負責人誠信有問題的
一般所指的誠信問題,多指債務往來方面,而此處所指的誠信問題,尚包括負責人與客戶往來的商務合約或承諾履行,及對其公司內部員工與家人所應有的擔當與責任。這些誠信相關問題,有些會影響公司現行運作,有些則會影響公司日后的發展,而有些則是潛藏于無形、日漸銷蝕公司內部團結運作的機制而渾不自知。
對于有些經營者抱怨因一時不察或周轉不順,而造成公司或個人票信紀錄的瑕疵,投資者應當考查其真實性及嚴重性。對于有商務或勞資糾紛者,除非是非清楚且影響不大,否則基于“危邦不居”的原則,一般投資者都要避之唯恐不及。
項目十二:負責人個性有問題的
花一些時間觀察深談,加上同行與上下游協力廠商間的請教探詢,都可以概略整理出公司負責人的個性與處事風格。善變、過激、過柔、偏執者,固當避之;而性好犬馬聲色、私生活不佳者,也當注意。
尤其在公司尚未走向公開市場化以前,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幾乎是合而為一,內控、內稽制度無法完全發揮,負責人的行事風格與處事態度往往會影響公司的文化風氣與經營手法。若公司沒有完善的高階管理團隊,只有負責人一人統籌全局,那么負責人個性風險的考量就更加重要了。
投資就是為了坐收漁利。但投資絕不能撒手不管。在此提醒投資者們,投資前固然要嚴加考察公司情況,投資后也要定時監察公司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