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霸”為何失去了創業激情? 像一只上緊發條的時鐘,隨時準備上考場;更像一個旋轉不停的陀螺,輾轉大江南北趕考不停,這就是一個公務員“考霸”的真實寫照。記者在采訪調查中發現,一年中多次報考公務員的“遷徙學子”越來越多。(12月12日《上海青年報》)
公務員報考熱不獨國內所特有,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韓國,12月6日的韓國《朝鮮日報》發表題為《青少年竟想成為公務員韓國未來令人堪憂》的社論說,據官方的調查報告顯
示,韓國15~24歲的青少年最想得到的職場是進入國家機關(33.5%)。社論認為韓國的青少年沒有了夢想、沒有了野心、沒有了探險精神及勇氣。(12月11日《瀟湘晨報》)
韓國青少年的這種心態與國內的公務員“考霸”別無二致。以往人們分析公務員報考熱時,習慣于強調公務員這一職業的報酬相對較高,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新興產業甚至民營企業所開出的報酬已遠遠高于普通公務員,而且這些“考霸”也并非沒有就業的機會,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投身于報考公務員的茫茫人海之中。不難看出,在“考霸”的心里,他們更看重的是公務員這一職業所特有的“穩定”和“體面”。而由此又可看出,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并未隨著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削弱,甚至很多大學的課程安排本身就是為步入仕途而準備。
雖然很多大學開始注重就業指導,但與實際需求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而且也僅限于指導“就業”,而不是“創業”。既然是“就業”,自然是以被動適應為主,哪還有“創業精神”?面對這樣的結局,僅僅指責他們“不理智”顯然遠遠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