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海外市場知識產權遭侵犯的痛苦,北京章光101集團的董事長趙章光也深有感觸。
1987年,在富士電視臺播放了對趙章光的采訪后,日本市場突如其來地被打開了。“聽到這個消息很詫異,但當時對品牌效應認識不足,對自主知識產權的問題更是無從了解,極為被動。”當時趙章光所能做的就是迅速注冊了自己的商標:章光與象東。前者在國外使用,后者則在國內使用。
趙章光本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但麻煩卻來了。
日本市場只認101,他們不知道章光,更不知道象東,因為當時宣傳的產品包裝盒上都只寫了101標志。這讓趙章光有些手足無措。他只能再次注冊101的商標,但為時已晚,聰明的日本商人已經將其商標先行注冊。
趙章光希望他們高價轉讓,“但無論給多少錢,他們都只是一句話:不賣”。而據說,當時在日本注冊101的公司多達1000家。巨大的市場利潤讓日本商人不愿放手。
顯然,日本商人在對商標的注冊及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比中國企業更在行。得益于國外對知識產權的先行普及,國外商人在對商標的注冊及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比中國企業更在行。
這一耽擱,就空置了日本市場十余年。直到2006年,趙章光才拿到了章光101在日本厚生省的正式審批。趙章光打算投入約6億元人民幣用于日本市場的開發。顯然,由于在知識產權戰場上的延誤,章光101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