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一家名 叫“衫國演義”的小店曾吸引了不少過往行人的注意。十幾平米的店面掛滿了形形色色的T恤衫,吸引消費者的不僅是其設計新穎的個性化圖案和相對低廉的價格,更重要的是其個性化定制的營銷方式——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改變圖案的樣式、顏色或者增加文字。這一招激發了很多追求個性和時尚的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品牌自救
今年5月,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衫國演義”的招牌突然換成了“仕曼娜”,除了店名外,產品和價格基本上沒有變化。不知情的顧客們還以為“衫國演義”改了名字,事實上“仕曼娜”是來自上海的另一T恤廠家。由于“衫國演義”最近總沒有新產品推出,這家店才換成了“仕曼娜”。
“衫國演義”的創辦者任柳曾經開辦過一家戶外廣告公司,廣告業同行的幾個朋友經常約他一起去玩噴繪,買一些白坯汗衫在上面即興涂鴉,這些被“涂鴉”之后的汗衫也成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個性標志。“衫國演義”就是在這種創意和靈感中發展起來的。
 走的都是T恤概念店路線,產品并無太大區別。“衫國演義”的日子變得艱難起來,“前兩年幾乎每年都有50%的增長,但從去年開始這種日子卻一去不復返了。”任柳說。
曾經以個性化定制為主要營銷方式的“衫國演義”在大規模擴張和同質化的爭中很快喪失了差異化特色,沒有了持續不斷的新鮮創意,也就不再有競爭優勢任柳開始尋找品牌自救的良方,他打算在“衫國演義”這個品牌下面再發展一個子品牌,新品牌的設計將完全來自“衫國演義”創意,價位也會高于現有產品.他還設想通過網站承接一些個性化定制的業務,目前“衫國演義”只在實體店面中接受定制。“一旦有互聯網平臺,顧客就可以直接從網上下單了,省掉了代理商這個復雜的環節。”任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