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傳來一個消息,原來從公司出去的幾個同事合伙創業的一個建筑軟件企業解散了,這個企業是在2006年初,公司中以老王為主的一些銷售人員禁不住這個市場的誘惑組建起來的,做一些關于施工技術類產品的同質化競爭。
建筑軟件市場也許還能算得上是國內商品化軟件市場的運作得比較成功的一塊市場,全國有眾多的軟件企業在這個領域中打拼,并扶持著這個算得上是國內軟件市場中的一塊凈土。在這個領域中,大部分企業的競爭力還不強,軟件研發管理模式、軟件創新能力與一些軟件巨頭相比,還相差甚遠。
國內不乏有一個公司內員工出去從事同類型產品競爭的違法案例發生,這在我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大部分能獲得經濟意義上的成功,為什么本案例卻會失敗?
市場判斷的失敗
2006年的建筑軟件市場早已不是2004年,甚至更早時候的市場了,施工技術類軟件經過了包括品茗在內的各軟件公司在2004年、2005年的培育,在2006年已經比較成熟,本人領銜研發的網絡計劃軟件、施工資料軟件、施工安全軟件等等在2006年已達到或進入了市場成熟期,特別是施工資料軟件在2006年已經是相當成熟了。在一個市場已經相當成熟的時候,一個弱小的競爭者顯然是很難成功的。因此本案例的失敗首先是市場判斷的失敗。
商業模式的失敗
該公司在商業模式上沒有走出一條新路,老王在網絡推廣方面有一些經驗和優勢,但是其沒有發揮這方面的優勢,而是走了一條與傳統軟件企業同樣的道路,采用銷售員上門拜訪銷售的運作模式,而這種營銷模式是將會被逐漸弱化的模式,其成本高,成交額低,作為一個新進入者,在商業模式上未能創新,導致其經營出現困難。
失道者寡助
老王離開公司,從事同類產品的競爭,并利用原公司的客戶資源,本已違反法律,其還在網上掀起了一場針對品茗的口水戰,并被一些不良競爭對手利用,在網上肆意攻擊品茗。既違反法律,又違背道德準則。“做企業不是鬧情緒”,“做企業先做人”,老王就是沒有遵循這些基本要求,導致其原有的客戶資源沒有發揮作用。
一個失敗的案例,可以頂得上十個成功的案例,希望本案例能給廣大希望創業的朋友提個醒,創業看上去很美,但卻不總是可以成功。祝愿老王能重新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