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身弱點,瞄準縫隙市場
西哲云:狼不會為了所謂的尊嚴,在自己弱小的時候攻擊比自己強大的東西。
小本創業者應該明白這話的另一層意思:與大企業相比,自己無論在資金、設備,還是人才、技術方面都明顯處于劣勢,硬碰硬肯定吃大虧。
不過,小本創業者盡管處于“弱勢”地位,但也不是永無出頭之日,因此不必悲觀。如今,人們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已日益多樣化,這為小本創業者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社會基礎——大企業再大,它也不能只手遮天,畢竟,手指頭與手指頭之間不可避免地留有空隙。小本創業者只要充分發揮靈活多變、更新更快的特點,瞄準這些縫隙和邊角市場,見縫插針,努力在一細分市場作大做強,做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并漸漸發展壯大,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更何況,在當前的經濟形式下,大企業對小本創業者、小企業并不總是“欺凌”、“壓迫”和吞并;大企業和后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多地表現為:全方位合作,相互儲存。以美國的為例,許多大公司的發展離不開為數眾多的小型甚至超小型企業,因為大規模的汽車制造廠,飛機電器廠等都需要依靠后者許多許多的裝配零件。實際上,據美國有關部門統計,一家大制造制造廠需要1000多家小廠替它服務。
小本創業者、小企業不有另一從大企業手里搶占“縫隙”市場的方法。這方法是古人所授,日:“旱則資舟,水則資車”。意思就是說天旱時要風進船,水災時要購進車,國為天旱時人多用車,船廠因無人要而價錢便宜,此時購入,等大旱過去則權威性為市場上的緊俏商勢必漲價,水災購車的道理相同。小本經營者、小企業是兔子,反應靈敏動作快捷,而大企業是大象或駱駝,的應相對遲鈍,決策緩慢。當出現“旱情”或者“水災”,后者在召開股東大會講座是非“資舟”,或者“資車”時,胯下露出的“縫隙”是非常大的,這無疑是給了善于“投機”的兔子最好的生存和成長的空間。
薄利可多銷,有錢大家賺
“三分利吃飽飯,七分利餓死人”——利潤微薄,但容易在價格上形成優勢,從而靠銷量占優勢來彌補價格上造成的損失。小本創業者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經營過程中總是有意無意地“忘”了它,為了“七分利”欺騙客詐客,最終害人害已,讓本來很能夠前途的生意變成了“短命”生意。
另外,做小本生意正確的例途徑應該是“集腑成裘,積沙成塔”,只有這樣,財富才會如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但現實中往往有些小本經營才有賭博心態,喜歡孤注一擲,把資金一股腦兒投入一項目,結果造成商品積壓,資金久久回不了,包袱越背越重,輕則影響下一步經營計劃,重則血本無歸,事業慘敗。因此,小本經營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做,并且要留有地,這樣才可能戰無不勝地。譬如你有1萬元資金拿8000元來做生意才是合理的。當你從1萬元累積到10萬元和20萬元的時候,正確的方法還是——拿出來80%作為資本經營。為國經營小本生意,資金不多,難題卻很多,稍有不慎便會蝕本,這時候,那剩余和20%將是你不至于破產和東山再起的保證。
廣東人做生意有一個原則,叫有錢大家賺。如果一單生意,交易地方或合作伙伴能賺1000元,而自己只能賺100元,他們都有會樂意做。為什么?為國他們認為100元也是利,而商人只要是有利可圖的交易都應該“成交”,不計多少,1如果你不讓別人賺1000元,自己則可能連那100元也慊不到;2。你賺到的其實不止到手的100元錢,至少還有一個客戶或者合作伙伴,另外還有花七也買不到的經商經驗。
先做強其次做大,喜新厭舊避風險
小本創業者在經營的最初階段,倘若局面不錯,千萬不要急于求成,想迅速做大做強,而應該先穩定和鞏固局面,再考慮提高和發展事業,也就是說先考慮“做強”,在考慮“做大”實際上,有些行業和項目由于自身的特點,只能“做強”,不有“做大”,攤子大了,利潤反而可能降低,因此,小本經營者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待業有深刻和清醒的認識,做到心中有數。
經營小本生意,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如:1.收入不穩。在正常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待業的營業額都不穩定,有旺季也有淡季,加上其它因素,收入就可能出現大的波動;2。同行競爭不可避免。一個再如何“利好“的待業經營者通常只能風光三年五年,因為意爭者的大量涌入勢必會讓該行業漸漸走向”微利“。如果經營者不密切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以為”一本通書“可以讀一老,其結局將是被無情淘汰。
經營者如何才能避免給市場淘汰呢?答日:應該具備喜新厭舊,隨機應變的能力。“厭舊“就是不醉心于現狀,若”戀舊“則怎樣?會產生許多對你的生意不利的消極作用,如讓你滋長”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的惰性,扼殺你觀察市場、行情的客觀性,導致你作出錯誤決策。”喜新“就是用”對世界永遠抱著好奇“的目光去發現新的創富項目,然后隨時調節經營的產品或服務快速反應多變市場,這樣才能有效地發展新的生意,嫌取新的財富,獲得新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