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漢期民被曝最高市值2000多萬元合約被平倉后剩不到5萬,記者調查發現疑點重重
一周多之前,武漢女期民萬群(化名)“從4萬到千萬”的暴富神話一夜傳遍全國——在短短半年時間,她用4萬元資金,最多時賺到了2000多萬元。
就在上周,神話轟然破滅,由于豆油期貨暴跌,萬群未能及時止盈,千萬財富全部化水。眾多期貨投資者還沒有回過神來,神壇已然崩塌。
從爆出神話到神話破滅,不過短短10天。但萬群和她所在的美爾雅期貨武昌營業部已賺足了眼球,她真的賺了那么多嗎?又真的賠光了嗎?
日前,本報記者趕赴武昌調查后發現,萬群神話從發生到結束,疑點重重,很可能是一起有目的的炒作。
神話來源
10天 期市神話來去匆匆
3月4日,武漢某媒體頭版刊登了一則400字的新聞 《半年時間4萬變成1450萬 江城一女士演繹資本神話》,介紹了依靠豆油期貨單邊牛市,滿倉操作的萬群將4萬元保證金賺到1450萬的傳奇故事。這則爆炸性的新聞很快傳遍了全國。
就在同一天,萬群的財富神話出現拐點!她持有的豆油期貨從漲停被打到跌停,最終微跌,接下來幾天又持續大跌,讓萬群的財富急劇縮水。3月7日,該武漢媒體再度大篇幅報道了萬群的神話。
3月12日,在豆油期貨連創新低之際,一權威證券媒體披露稱,萬群因保證金不足,已遭強行平倉,所剩資金不足5萬元!神話破滅,只用了不到10天。
而在武昌實地采訪過程中,本報記者發現,萬群事件存在許多疑點,讓人不得不懷疑事件背后大有文章。
神話調查
營業部不愿多談她,客戶幾乎沒見過她
萬群的神話,發生在武漢市美爾雅期貨武昌營業部,位于武昌中南路中商廣場寫字樓的17樓,雖然地處繁華鬧市區,但如果沒有確切地址,還是很難找到。
上周,記者來到了這家營業部。營業部面積相當小,看不到多少投資者在場內交易。不過,工作人員卻十分繁忙,因為已經有好幾個投資者準備開戶。
營業部職員不愿多談萬群
工作人員表示:“最近開戶的不少,大部分客戶都在場外交易,當然,如果你的資金量能夠達到二三十萬,我們也可以提供場內交易,以及現場指導。”
記者隨后問道:“聽說你們這里有個叫萬群的,從幾萬元炒到了上千萬元?”但該工作人員對這一話題并不愿多說,也未提及“萬群已爆倉”的事。她只是說:“那個客戶是另外一個團隊在帶,關于客戶的事情,我們是要保密的,我們只希望客戶能夠穩健地長期盈利。”隨后不再多說。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不論是一般工作人員,還是營業部分析師,好像根本就對萬群的事情不感興趣,甚至有些排斥。似乎萬群的神話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客戶不相信暴富神話
當記者向營業部里一位年輕的期貨投資者問及萬群一事時,對方并沒有多少興趣,“聽說是個女的,好像來過兩三次吧,沒什么印象。炒期貨哪兒有那么好賺錢啊,到底是個怎樣的高手,確實不太清楚。”
說到爆倉,這位投資者有些感慨,“如果資金量少,滿倉操作還可以,輸了也就輸了,但是資金量大了,就千萬別滿倉。”
在另一個房間里,當記者和一位老者聊起萬群時,對方似乎更不相信:“是個老太婆吧,從來沒看到她來過。但我可以告訴你,炒期貨的,10個有9個都在虧!”一旁的投資者則都盯著電腦,沒有插話。
很少有客戶見過萬群
如果“史上最牛散戶劉芳”是某個證券營業部的客戶,相信那里的股民肯定都會議論。因為身邊有這樣的高人,誰不愿意結識,誰不愿意向其討教經驗?
但是,在美爾雅期貨武昌營業部一番走訪后,記者發現,這里的投資者似乎根本就沒人見過萬群本人,對于剛剛發生的這個期貨神話,也沒有幾個人說起。這就讓記者產生了懷疑,“究竟這里有沒有萬群?”
員工:我們曾提醒萬群減倉
萬群的期貨神話,以媒體報道的被強行平倉而告終。但是,萬群真的爆倉了嗎?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部分員工的情緒,與營業部老總的態度有些矛盾。
中午休市時,幾個營業部員工坐在一起聊天。言談中,對于媒體報道萬群被平倉一事,略顯緊張。
“萬群的事情,可能對營業部客戶有些影響吧?”另一人卻說,“我們是提醒了她,讓她控制倉位的,但她是執意要這樣的。”似乎想表明萬群的巨大損失,完全是她自己的責任,與營業部無關。
老總:爆倉報道失實
不過,該營業部總經理潘洪卻始終否認萬群已爆倉的說法。潘洪稱,3月4日,營業部曾經向萬群建議控制倉位。3月6日這天,豆油已經跌了一截,營業部又強烈建議她平倉,保住利潤。
不過,對于萬群是否真的已被強行平倉,或者已將利潤全部虧掉。潘洪堅持說,媒體報道的情況,除了3月4日的是真實的,后面報道的內容都不能相信。
他還說:“現在她的賬戶情況,我都不清楚,媒體怎么會知道?她的賬戶,現在監管部門很關注,只有個別人清楚情況。”
顯然,員工的擔憂,是建立在萬群神話已破滅的基礎上,與潘洪的說法并不一致。
神話背后
是神話,還是一次借題炒作?
那么,到底是萬群爆倉的報道不準確,還是美爾雅期貨武昌營業部隱瞞了什么?
一位業內人士猜測,萬群事件的背后,可能不僅僅是從造神到神話破滅那么簡單。很多跡象表明,這可能是相關營業部借題炒作,就像娛樂圈的炒作一樣,但最終結局超出了預料。
巧合的期貨報告會
盡管萬群始終沒有現身,但就在日前,借著萬群的“東風”,美爾雅期貨在武漢舉行了一場期貨投資報告會,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參加。工作人員稱,報告會的內容包括黃金期貨等品種的介紹等,當天現場就有不少人開戶。
記者問:“報告會,有沒有向投資者介紹期貨的風險控制等知識?”而工作人員則表示:“風險管理方面的內容沒有涉及。”
賺錢神話爆出的時間,就在美爾雅期貨武昌營業部即將開報告會之前,這是不是太巧了一點?
而該營業部一位工作人員在與記者交談中,曾無意中提到,這家營業部之前只是美爾雅期貨的一個培訓部,直到去年下半年才正式升級為營業部。
記者查詢證監會網站發現,美爾雅期貨武昌營業部被核準設立的時間是去年12月17日,而萬群來這里炒期貨的時間顯然更早。
那么,一個培訓部有沒有提供期貨經紀業務的資格?一個剛被核準成立的營業部,就爆出一個天大的事情,從娛樂新聞的角度來看,這和一些明星即將出新片發新專輯前冒出眾多花邊、八卦、緋聞來炒作,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在發生的時間上,的確有契合之處。
媒體和營業部集體失語
另外,在整個事件中,當地媒體和營業部轟轟烈烈地造神,卻在神話破滅后集體閉嘴,這也頗讓記者生疑。
3月4日,當地媒體首次報道萬群神話,雖然篇幅不大,但美爾雅期貨武昌營業部顯得相當高調,詳細披露了萬群是怎樣從股市轉戰期市,又是如何賺了10倍,該營業部一位名叫徐宏亮的經紀人也頻頻亮相,向媒體介紹情況。此時,營業部絲毫不提客戶交易情況保密一事。
3月7日,當地媒體又以一個整版繼續報道此事,詳細披露了萬群神話的來龍去脈。隨后,該營業部的報告會于周末舉行。
3月12日,當媒體披露萬群神話破滅后,無論是美爾雅期貨武昌營業部,還是這家當地媒體,都閉口不語了。
而記者聯系該當地媒體時,其有關人士稱,為了不給營業部和當事人帶來更大的影響,他們不再繼續報道此事。
記者也曾聯系過徐宏亮,他表示,營業部要為客戶保密,不會透露更多信息。而營業部不論是普通員工,還是總經理潘洪,一提到萬群的現狀,幾乎都說“要保密”。
為何之前高調“泄密”,而當神話迅速破滅、大家都還沒見到萬群本人時,當地媒體和營業部又如此一致“保密”了?
數據求證
營業部持倉變化的確大
究竟萬群有沒有被強行平倉?大商所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4日,美爾雅期貨席位持有的豆油0809合約多單持倉量為992手,3月5日增加到1024手。
3月6日,也就是潘洪認為最應該平倉的這一天,美爾雅期貨的持倉量下降了333手,仍持有691手。3月7日和10日,持倉量均在700手左右。
3月11日上午,按照媒體報道,“萬群所持最后300手豆油合約因保證金不足被強行平倉,其賬戶里最終剩下的資金不到5萬元”。當天,美爾雅期貨的持倉量確實減少了300多手,只剩下346手的持倉量。
盡管潘洪強調萬群被強行平倉的報道不準確,但大商所的“日成交持倉排名”數據顯示,媒體的報道還是有一定依據。
不過這些數據變化還不能證明就是萬群的賬戶被平倉所致,如果萬群不站出來亮出自己的賬戶,可能局外人誰也說不清。
專家忠告
炒期貨 千萬別學萬群
隨著豆油期貨的不斷下挫,萬群事件已給期貨投資者上了一堂生動的風險教育課。成都倍特期貨專家曾雪舟指出,期貨市場是更高級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必須掌握更專業的知識。
投資期貨,并不是看誰贏得多,而是要能做到長期盈利,多贏少輸,這才是最重要的。但要做到這一點,沒有專業的風險管理知識和操作技術,是很難做到的。
萬群從4萬元賺到1450萬元,表面上看,靠的是滿倉操作以及浮動盈利開新倉。更重要的是,她碰到了幾十年不遇的單邊大牛市,運氣好才創造了神話。但由于她的滿倉操作習慣,當風險降臨時,即使有人提醒她平倉,她也根本做不到,這已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萬群的滿倉交易、不止盈也不止損的操作,打個比喻就是高速路上開車不系安全帶,老手是絕不會這樣做的。保住利潤,比創造利潤更重要,這一點對新入市的投資者來說最重要。
如要參與期貨投資,就千萬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必須了解期貨的基本原理。投資者對操作技術面的分析,將決定投資者如何設定止盈止損點,從而決定投資者的盈利和虧損。總之,如果要參與期貨市場,如果不想重蹈萬群的覆轍,就一定要加強期貨市場的專業學習。
采訪手記
別把暴富當真
從4萬元賺到1450萬元,如此爆炸性的新聞,在幾天后迅速破滅,所有關注此事的人都覺得出人意料。暴富是如此誘人,財富化水又是那么輕而易舉。
而記者在武昌采訪之后,最深切的感受便是:千萬別把它太當回事。
萬群或許真的存在,又或許只是一個符號,可能連她身邊的人都不知道。或許她真的已經爆倉,又或許她還有百萬資產,這些都不重要。因為,這個神話最吸引普通人的地方,還是炒期貨能暴富這個印象上面。
因此,很多人會記住或者前往那家名為 “美爾雅期貨武昌營業部”的地方,那里曾經出過“從4萬到千萬”的神話,就像一些彩民跑到出過500萬大獎的銷售點去取經一樣。但是,又有多少人因此中過大獎呢?
記者其實更愿意相信,根本就沒有萬群這個人,或者萬群根本就沒有做這場夢,因這個“千萬富翁”最終成為南柯一夢,確實太殘忍。記者更愿意相信,這僅僅是期貨營業部借助媒體的一次炒作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