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書要價2888元,專賣政府部門,還非買不可──這樣的文化公司真夠“牛氣”的。前不久,貴州省農業部門一位干部對半月談記者說,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的方針后,他曾經天天都接到一些自稱是中央某部委下屬機構負責人的電話,要求購買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的叢書,價格昂貴且口氣咄咄逼人。
近來,一些所謂的文化公司打著中央部委或其下屬協會、報社、出版社、研究會等旗號,在北京給地方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打電話、發傳真,通過高價推銷圖書或要求對方出錢參加其組織的會議、培訓、出國考察、評獎等手段,實施欺詐行為。地方不少干部深受其累,有的表示“現在看到010區號的電話都不敢接了”。
“如果你們申報的項目不想獲得審批,那就算了!”
據了解,從北京打電話的人,往往自稱是中央某部委下屬機構的工作人員,目的是要求購買價格畸高的各種叢書。他們對相關機構的資金使用、項目申報、機構設置甚至主要領導的變動了如指掌,有時候在電話里還會指點這些干部,購買書籍的款項如何走賬。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位局長曾經天天接到北京打來的電話,對方自稱是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的系列叢書編輯部的負責人,要求購買3188元一套的理論書籍。這位局長趕忙解釋:“我們辦公經費緊張,有時連差旅費都報銷不了,哪里還有錢買這么貴的書?”一聽這話,電話那頭立刻擺出居高臨下的腔調:“政府機關干部首先要講政治,要與中央精神保持一致!”
這樣一直磨了幾天,有一次局長解釋了半個小時,實在不耐煩了,就掛斷了電話。那個電話立即又打了過來,氣勢洶洶地說:“我代表的是單位,不是個人行為。如果你們申報的某個水利項目不想獲得審批,那就算了!”
回想起這段對話,這位局長心有余悸地告訴半月談記者:“我趕緊給他道歉,并表示愿意購買這套叢書。我們地區經濟落后,申報一個項目不容易。既然他對我們申報的項目內容、經費、實施方案等細節都十分清楚,不管他是哪路神仙,我們都得罪不起!”
一些地方干部表示,中央出臺新政策后,地方黨政機關的確需要來自權威部門的解讀,但這些“騙子公司”兜售的書籍往往內容陳舊老套,甚至相互抄襲、東拼西湊,對實際工作幾乎沒有什么指導價值。
這些機構在許多城市都有代理人,只要你在電話中表示出購買的意思,一般不出半個小時,就會有人把書送到辦公室。一些干部稱,這些人打辦公室電話如果沒有人接,就直接打手機,幾乎是每天都打,不僅耽誤工作,還浪費電話費。
部分地方干部和“騙子公司”各取所需
這些文化“騙子公司”行騙的方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多是人手一部電話,按照從不同渠道搜集來的電話號碼進行推銷。
──有的公司利用與一些政府部門下屬或管理的協會、研究會、出版社的合作關系,打著這些單位的旗號推銷書籍、畫冊,舉辦各種會議或組織境內外考察、培訓等,所得收益雙方按一定比例分成。這類公司在數量上占據相當比例,許多基層干部往往出于不敢得罪的心理,甘愿“花錢消災”。
──有的公司違法經營,其中一些公司的人員謊稱是掛靠單位工作人員,以欺騙方式高價推銷圖書。
──有的公司涉嫌詐騙、非法經營、偽造印章犯罪。如北京宏潤文化發展中心虛構“中國企業發展中心”和“中國工商界領軍人物(北京)論壇組織委員會”,偽制公章、私印證書,謊稱將舉行“中國工商界領軍人物(北京)論壇”,從多家公司騙取15萬元。
眾多公司熱衷從事上述業務,并最終發展成為一種行業,說明其中有利可圖,也反映出深層次的社會原因。有專家分析認為,一些黨政機關管理的學會、協會或社團等單位為追求部門利益,與一些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使得這些公司打著機關的旗號大斂其財,是這些公司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些“合作”關系的背后,往往有部門和少數人自身利益摻雜其間。
專家指出,部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熱衷公款購買圖書、郵冊、禮品和公款國內外旅游,為這些公司提供了充足客源,也是這些文化公司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調查表明,有的紀念郵冊70%的購買者為地方黨政機關。事實上,這些公司的存在也為一些地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堂而皇之地打著培訓、學習的幌子進行公款旅游提供了機會,雙方各取所需,心照不宣。
打擊“騙子公司”期待深入
2007年5月,中央有關部門組成案件聯合調查組,采取重點打擊和聯合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先后4次對8家重點涉案公司和16家文化類公司進行聯合執法檢查。在這次聯合執法檢查中,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等地區的8家文化類公司被發現涉嫌犯罪,19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抓獲。
2007年8月,監察部召開會議,要求徹底查清文化“騙子公司”違規違法犯罪的事實,嚴格依法處理,并提出清理整頓意見和規范的建議。在嚴肅查處這類公司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中央黨政機關下屬或管理的單位與有違規違法問題的公司合作應承擔的責任,部署并開展清理整頓工作。同時,運用新聞輿論手段,對文化騙子公司進行曝光。在中央有關部門的重拳打擊下,一批犯罪分子被繩之以法,有效震懾、遏制了此類犯罪行為。
然而,半月談記者最近在基層調研時發現,這類犯罪活動仍然沒有絕跡。隨著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日益臨近,一些文化“騙子公司”又開始打著奧組委的旗號,打電話銷售奧運會紀念品、“人文奧運”叢書,組織利用奧運契機發展地區經濟研討會等活動,費用十分昂貴。河南省鄭州市財政部門的一位干部評論說:“奧運會結束后,他們還會換另外的旗號。”
緊扣時事政治和國家大事,翻新花樣,打著各種旗號銷售書籍、組織會議,以牟取利益,是文化“騙子公司”的一貫伎倆。要想對干部群眾深惡痛絕的文化“騙子公司”斬草除根,必須將打擊行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同時,黨政部門也要進一步加強下屬單位的管理,將之納入規范化的軌道。(記者 秦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