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創業者的心態應該放緩,沈南鵬認為大多數的企業從創業到成功都要摸索很多年,一個簡單的假設:如果之前沒有在萬通的工作經歷,或許其成功的幾率會減少一半。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比爾·蓋茨。
任志強也篤信錢不是解決創業難的靈丹妙藥。特別是對于年輕人來說,天上掉餡餅一樣的巨額投資只能培養出不負責任的創業者。在任志強創業初期,只有由政府擔保的20萬元的貸款和一輛不手搖就開不動的破吉普車。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十幾年前在海南尋找發財機會時,情況也十分艱辛。6名最初的創業者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金融機構,借錢的利息高達20%,賺錢還要與東家對半分,此外這筆投資還要由東家保管。就是在如此苛刻的情況下,潘石屹6個人一起努力,才賺到最初的100萬元。之后,這幫年輕人才有機會去北京發展。
現在已經有政府在著手進行創業教育方面的嘗試,但是已經不是一味地給錢。現在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正在探討的方式,就是在小企業已經經歷了創業的前期階段之后,出一部分的錢,與企業共同承擔風險。
“創業力”的缺失
不當“頭羊”的“肥羊”很多,因為頭羊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而肥羊不需要對團體負責,只要顧自吃食就可以了。這是任志強的理論。就如同在現在很多電視選秀節目中,一定要讓參賽者決出“頭羊”再進行投資,這是一種對于創業精神的培訓。創業與賺錢并不能簡單等同。而在遠大空調總裁張越的印象里,他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做什么東西最容易發財”。他認為這就正體現出了現在創業者的浮躁心理,以及創業精神的缺乏。
“我在以色列發現了諸多學術性創業企業,僅紅杉資本在以色列就投資了30家創業企業,而其中的5家賣給了思科。從某種角度來說,技術型創業企業的發展潛力無窮。”沈南鵬認為中國企業中華為一定會有能力挑戰思科,因為華為有技術,這也是目前大多數中國創業型企業所缺少的。
任志強同意創業基金存在的合理性,現在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使用類似的基金,因為創業力、創業精神相比于創業來說更為重要。否則,創業者一定會不負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