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張蘭
不僅僅具備“女強人”的風范,張蘭其實還有很多面并不為人所知,她給人的第一感覺像極了《北京人在紐約》里的阿春——魅力、干練,又有風情。
喜愛運動的張蘭每天都堅持游泳,而對于那些時尚的運動,比如打高爾夫,有時間就打打,平時大部分的休閑時間就是看一些朋友的畫展。她的畫家的朋友特別多,朋友的畫展是一定會去,她喜歡現代繪畫,像陳丹青的,劉小東的畫都是她非常欣賞的。劉小東巨幅油畫《三峽新移民》,在北京保利2006年秋季拍賣會上以2200萬元成交,創下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拍賣新紀錄,在現場最終舉牌的就是張蘭。
關于藝術品收藏的話題,張蘭坦言是她最感趣的:“我認為藝術品首先是用來欣賞的,然后才是用來收藏。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定位比較模糊,更多的人在炒作。很多藝術家的價值被高估或者低估。”張蘭從小就受到父親及其畫家朋友的熏陶,喜歡藝術。因此,她的投資或收藏更多反映出了這種個人的喜好。“我一直在關注劉小東和他的作品。我覺得劉小東的這幅作品(《三峽大移民》)反映了中國的現實和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除了劉小東的作品,我還收藏了包括岳敏君,方力鈞在內的一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問答:
《錢經》:那幅值2200萬元的天價油畫,現在放在什么地方?
張蘭:目前屬于我的私人收藏,但將在幾個月后上海蘭會所開業時與公眾見面。
《錢經》:在藝術品投資和收藏領域,您還會有哪些驚人之舉?
張蘭:俏江南博物館在不久的將來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錢經》:當代藝術品收藏存在泡沫嗎?
張蘭:藝術品收藏一定是繼股票、房產等之后的下一個投資熱點,它會帶給你藝術分享的同時,還會給你經濟上的回報。當然,只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
《錢經》:如何看待目前的股票市場?
張蘭:我感覺餐飲板塊將會成為未來中國股市的新熱點。
《錢經》:中餐能夠最終走向世界嗎?
張蘭:一定會,我的信心來源于我的視野和閱歷。比如在紐約,有一家叫“道”的中餐館,一年盈利就能達到3000萬美元,但實際上它們的菜很不正宗,不倫不類。
《錢經》:品牌到底是什么?
張蘭:國際品牌都有一個共性:更多體現出來的是生活方式等細節的東西。米蘭、巴黎和倫敦是公認的時尚之都,它們雖然表面上不像紐約那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但它們有全世界最頂級的酒店、餐廳和博物館。普通人對于品牌的最深理解其實就是個人的切身感受。
《錢經》:您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張蘭:堅持、勤奮——就像你們《錢經》倡導的長線投資,很少有人能像我一樣在一個行業里做這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