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大學生:由“就業型創業”起步,向“事業型創業”邁進
本報實習生 唐聞佳
編者的話
眼下,伴隨大學生就業難,大學生創業正在各地熱起來。創業當然并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尤其對沒有經驗、缺乏資源的大學生來講,更不免遭遇困難和挫折。本報近日策劃采訪了一組有關大學生創業的典型案例,尋找探討這一話題的新素材、新角度,希望對已經創業或正準備創業的大學生有所助益。
“給寶寶洗澡,要脫掉自己的各種首飾,要把頭發扎起,不能穿帶拉鏈的衣服。因為寶寶的肌膚太嬌嫩了。”說話人是上海愛貝育嬰服務公司的“女老板”孫劍,去年年底,她在南西開業園開辦了自己的新公司――這不是這位大學畢業生首次創業,“我畢業時開了個畫廊,現在正‘二次創業’。”
孫劍說,畫廊是她“掘第一桶金的嘗試”,如今的育嬰公司則是她“事業的開始”。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BC)上海辦公室創業咨詢師朱永慶Cye.com.cn對此很認同:孫劍借用了“先就業后擇業”的靈活原則,她是“先開業后擇業”――“先進入低門檻行業嘗試‘就業型創業’,在三至五年后,經驗和資本都有一定積累時選擇轉型,開始‘事業型創業’。其實這種務實的做法在國外大學畢業生中相當普遍。”
嘗試:藝術系女生開畫廊
水泥地坪、未上漆的原木,孫劍首次創業在莫干山路一處80平方米的老廠房內。“因為是初次創業,我選擇了熟悉的行業提高成功系數。”孫劍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藝術專業,2002年,她和同學一道開畫廊。
孫劍有頗多現成的“創業資源”:“我的很多大學同學畢業后專職從事藝術創作,他們的作品是我最初的也是最穩定的‘貨源’,而我的藝術專業背景,讓我在采購作品、把握行業走向以及和客戶交流上都感覺駕輕就熟。”畫廊開了3年,“這3年不僅讓我賺到‘第一桶金’,還賺足經驗”。
不過,初次創業并非一帆風順。“藝術品顧客的口味很獨特,有時還多變。”孫劍和其他首次創業者一樣,始終在學習和揣摩“如何把握市場”。“只有知道顧客要什么,我們才能在采購時有所選擇。但這不容易。”
[點評]孫劍的首次創業好比“小鳥試飛”。選擇什么行業“試飛”?根據YBC今年1月發布的“致創業青年的一封公開信”,首個創業要點即“從投資小、見效快、門檻低、易存活的項目開始,保證資金鏈條”。曾在全球商業計劃挑戰賽中獲獎,并由此獲得海外風投而成功創業的上外畢業生倉之毅表示,有些大學生認為創業必須要有很炫的點子、很高的技術含量,其實“炫點子”不如“活鋪子”,國外大學生創業“先試飛后轉型”相當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