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功的創業者總結出的創業“捷徑”有兩點:其一是不當“拓荒”或“跟風”的人,其二是個人投資要一心一意。
“理財”在某種意義上可理解為“投資”的意思,并不包括如何讓固定資產最佳分配的含義,畢竟我們大多數人實在沒必要整天琢磨如何將為數不多的錢分配到不同的領域。而專業“投資”概念則不然,對大多數人而言,不走一些迅速致富的“捷徑”,是很難獲得長期穩定安逸的。
不當“拓荒”或“跟風”的人
正是明白這個道理,一位經營者決心“下!焙缶驮囍乙恍┥偃俗龅男袠I,當時的想法是,能避免競爭就避免競爭,沒競爭才可能有高利潤。然而幾次碰壁的事實卻證明,不少新行業確實少人競爭,可因為同時也少人認知,因此,開墾處女地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與“捷徑”的投資理想相去甚遠。
嘗試多了,這位經營者漸漸摸出更多門道:做“拓荒者”萬萬不行,盲目“跟風”也不可行;選擇那些起步早、已有企業嘗到甜頭的行業,則是比較穩當的發展方向。
與此同時,除非天生是做買賣的料,否則最好還是選擇最擅長的行業。有些人性格精明冷靜,適合貿易場的搏殺;有人學理科出身且頭腦靈活,適合參與高新技術行業;而像我這樣“感性”外向的年輕女孩如果貿然加入普通商場競爭,簡直等于死路一條。
如此經過再三比較,他發現只有在文化產業方面自己比較有發言權,而當時的職業就是雜志社的文學評論,對行業流行有了解,又與出版社、報社等聯系緊密,最為重要的是民營文化公司剛剛在內地起步,已有個別公司取得了好的成績。就這樣,大約十年前,這位經營者開起了文化傳播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