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創業教育片面理解為引導學生創辦企業。”南開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張玉利在29日開幕的“2010全球創新型經濟高層論壇”上提出了上述觀點。
創業教育被稱為繼文化知識證書、職業技能證書之后的“第三本教育護照”。近年來,各校積極探索創業教育,舉辦創業論壇、創 業實踐活動越來越多,但總的來看,重視和普及程度還不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片面理解創業教育,把創業僅僅理解為創建新企業。創業是具有創業精神的個體與有價值的商業機會的結合,是開創新事業。創業行為普遍存在于各種組織和各種經營活動中。開辦一家新企業是創業活動;在已有的企業中進行經營創新也是創業活動;以創造性的思路開展目前的工作也是創業活動。
其次,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類型單一。目前全國100多所“211”高校中41所開設了創業相關課程,但多數是以創業導論等入門知識為主,缺少對于創業行為和創業者進行深入研究的課程。
第三,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存在問題,創業教育并沒有融入專業教育之中。張玉利指出,要重視創業教育,如何深化創業教育工作需要認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