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有個為百度工作的公關人士問我:“為什么罵百度的人那么多呢?”他一面說的是百度公關難做的現實,一面也是有所指:鄙人就經常在專欄和微博里罵百度,并自認為“鐵肩擔道義”。
我當即說了實話。“因為百度得罪了這個社會最有創意的一波人,也同時是最有影響力的人群之一。既然他們不爽要罵百度,當然效果也不同凡響”。
這植根于百度的商業模式。
比如MP3搜索,養活了一大堆的活得頗滋潤的音樂盜版網站,但創造歌曲的藝人并未從中得到好處。跟演藝界走得頗近的張朝陽就說過:中國很多藝人就算創作出流行的作品,卻過著并不體面的生活。
比如網頁搜索,養活了一大堆的茍且的小說盜版網站,但創作這些小說的網絡作家也未從中得到好處。所以起點中文網老是要揭露百度并且起訴,說什么“你每年讓我損失數十億人民幣”云云。據說,起點最近起訴百度勝利了。判決結果不日將公布。
比如新聞搜索,養活了一大幫的雜草般的新聞盜版網站,但創作這些新聞的記者和博客也未從中得到好處。讀者朋友,現在不妨就去百度里搜一下“百度維新”,看看有多少小網站在未經FT中文網和鄙人授權下轉載了本文。這不是特例,在外國,默多克也在罵谷歌。
所以從某個角度,百度是一股邪惡的力量,與原創者為敵,與偷盜者共生。當這些藝人、網絡小說寫手、以及媒體人等痛恨百度并起而罵之,犀利程度和客觀效果也是相當可觀。
當時這句話得到了這位公關人士的贊同。不料半年后的今天,百度推出的新產品形態,似乎正在意圖扭轉自己在產業鏈布局中的定位,以及在社會力量博弈中的站位。抽象一點說就是:把搜索框變成類似AppStore這樣的應用平臺,之前是提供單純的信息,將來會提供應用和服務;之前是把用戶導入到其它網站去看,將來會是就在百度自己的頁面完成操作;之前是根據鏈接數判斷網站的好壞,將來是認準誰是真東家……
這是我觀察到的迄今為止百度所作的極為稀有的創新之一。下面就稍微細一點講四個方面。
一、搜索不再只是中介。由矛變盾。
谷歌說過,作為搜索,就是要讓用戶盡快的離開自己,也就是盡快的找到想要的網站,時間越短越好。但百度似乎不再以此為標準。如果你搜索“北京天氣”或者“此刻幾點幾分”,百度結果里第一條就直接顯示了北京近三天的天氣情況,和此刻的時間,比如12點10分。你不需要再去其他網站。再比如,要查列車時刻或者股價走勢,結果里第一條就直接把時刻表和走勢圖掛出來,一望便知,不用東奔西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