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是黃鳴在第六屆全國高校社團會長年會上的演講:
七七、七八、七九那幾年,我們那個時代過的大學生活,比起現在真是枯燥多了。我是在勝利油田那片荒漠上讀完大學的,現在回想起在東營的日子,我覺得那片荒漠鍛煉了我們的意志和耐力,就是嚴老師講的韌勁。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我們無論是大學生創業還是畢業多少年以后再創業其能否成功的機遇,用一個關鍵詞兩個字來概括,就是堅韌。
失敗永遠是不同的,真理永遠是一致的,規律永遠是相通的,這也是我們這些年過半百的人,吃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經歷了生活中的狂風暴雨之后能夠給大家交流溝通的資本。所以說我們為什么上大學以后一定要經過一段社會實踐,尤其是致力于創業的年輕人,一定要以創業之心工作五年甚至十年,然后再去考慮創業,那時候你的判斷:能否創業?是否愿意創業的想法,是真實的,是相對準確和理智的,這些尤其針對八零后。
我不用舉手問就知道,在座的大概一半以上的是獨生子女。今天作為證婚人,我參加了一個婚禮,在私下里跟我同桌、同年齡的一位老總交換意見,在交流中發現我們兩家都是獨生子女,我替我的女兒替下一代感覺不公平,他們太可憐了,他們太孤獨了。他們的孤獨不是說他們的童年青年生活質量低下,而是他們缺少了成功人生、快樂人生所擁有的基本的社會舞臺,或者說缺少了一種競爭環境。我們的年輕人走向社會以后,最欠缺的東西就是圍繞著別人轉,圍繞著客戶轉,營銷的基本理論是“滿足客戶需求”,但是這些年輕人從小都不知道別人的需求,都是別人照顧他們需求的時候,都是別人圍繞著他們轉的時候,他們怎么樣體會別人的需求?怎么樣創造滿足別人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呢?大家想想這個問題,而且因為這種孤獨,因為周圍被別人寵壞了的環境,從來沒有競爭,從來沒有經歷過被拋棄被冷落的境遇,從來不需要替別人著想,那么我們年輕人以后怎樣面對生存環境?
比如說創業要帶領團隊,你不僅僅要圍繞客戶轉,還要圍繞著股東轉,圍繞著員工轉,尤其是圍繞著那些有本事的人轉,圍繞著能夠幫你的人轉。等企業大了以后,還要圍繞著弱勢群體轉,圍繞著政府轉,圍繞著所有跟你相關的人轉。現在我就非常非常困擾,非常非常困惑,做到這樣規模以后,發覺人人得罪不起,人人不能得罪,但是我沒有三頭六臂,我現在得罪了很多人。這些人或者是給皇明做過貢獻幫助過皇明的人,或者給皇明打工有得有失的人,有皇明對不起他們的人,也有傷害糟蹋過皇明的人。最近一位退休的干部對我很有意見,以前人家幫過我,人家很失落,因為我一次也沒看望過他,幫助過我們的人太多了,我根本不可能對所有幫助過皇明的人一一都去看望,我欠了很多人情債,你們愿意過這樣的生活嗎?你們怎么面對這樣的無奈?怎樣擔負這樣的心理壓力?我是從文化大革命當中作為黑五類,作為被別人拋棄,在社會最底層被踩著長大的,面對這樣不算復雜的關系和局面我還這樣的無奈,在被寵愛的環境下成長的你們將如何面對呢?
所以創業要有思想準備,除了堅韌那兩個字之外,還需要什么?我剛才寫了兩個:第一個你有沒有熱情,而且是持久的熱情,這種持久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這種熱情,一個對周圍這個世界、對所有人和事的熱情;二是對你從事的專業行業的熱情。我并不太贊同嚴老師講的辭職,我們面對這個社會,很難做到真正的自由的選擇,就像我們找對象一樣。你們以為現在的網絡、手機、短信、QQ真得能幫你們找到可信的伴侶嗎?恰恰更亂更難弄。我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一個片子叫《李雙雙》,李雙雙和孫喜旺是先結婚后戀愛,這種故事一直延續到我這兒,我也是別人介紹的,可我女兒這一代是堅決不認可再以介紹的方式來找人生另一半的。所以面對職業的時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先戀愛后結婚,這種挺好,但是大多數人可能做不到,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愛什么?另一種就是先結婚后戀愛,這中間也有見異思遷的,比如說我,我學的是石油鉆探石油機械,后期轉行做太陽能了,但細想想,也是因為太愛石油才做太陽能。現在你們創業的環境比我們創業的環境更難更難,一個是信息爆炸,一個是機會均等,而且你們知道我們還在創業,我們在創業中擠掉你們很多創業的機會,可是我們擁有了你們根本無法擁有的資源。先不說虎視眈眈的投資者對年輕的你們投資機會不大,就像我們這些人,你們現在也沒法跟我們競爭。但我們特別需要你們,需要你們到我們這里打工,需要你們付出所有的熱情,需要你們用創業之心像老板對待自己的事業那樣打工,因為據我這么多年的做創業咨詢、創業欄目、創業節目的經驗和研究來看,唯有替別人打工,而且唯有用老板之心吐血的打工,才有百分之一到二的機會創業成功,如果你給別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給自己干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