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唯有為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的時候我才會干好,我才會付出全部的熱情和心血,我給大家講,這樣的人根本當不了老板,根本不配當大老板。我們這些所謂創業成功的人,各行各業的各種人有很多很多的不同,唯有一個相同點,就是他在學習的時候,在農村勞動務農的時候,他在當工人的時候,他在給別的老板打工他在當合伙人的時候,他能全力以赴。給別人打工更容易看到一個人的本質,因為你不是為主的,你會有很多的時候有這樣的不平衡心態,我付出了那么多,得到的那么少,憑什么?難道這只是道德嗎?難道這只是人性嗎?不是,這涉及到創業成功最基本的人性,最基本的魅力。
犧牲、輔助、奉獻、甘當陪襯,唯有具備這些品格的人,哪怕他心里不舒服,他能忍耐十年二十年,以他的韌性和耐力,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寬容的習慣,以前年輕時的爭強好盛就會變成對一個事業的熱愛,變成一切以事業的成功一切以集體的最高利益為重,甚至從一個小的公司超越到一個行業、一個城市、到你所屬的國家和民族以及這個地球。你把它當作一個大的團體,你以它的大局為重,發現你的戰略才能吻合這個潮流,才能真正的正確。什么叫正確的戰略?我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稻盛和夫的演講,他反復地講如何做人是正確的,如何做事是正確的?他所有的文章所有的演講所有的Cye.com.cn經歷都集中在如何做是正確的,而不是正確的做事,是如何做正確的事,正確的做人,這不是道德的問題。我一直講我是純商人,尤其是做創業導師的時候,我以純商人的純粹、以自己企業的根本利益為利益的角度出發的時候,我發覺只有跟這個社會、跟這個國家、跟這個土地的民眾,跟跟這個事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利益方向一致、不相悖的時候,你才有可能成功。雖然不見得一定成功,但是反過來,是一定不會成功。
我們一直沒有研究過那些所謂的成功者背后真正的內涵,真正的成功基因,我們更沒有研究那些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的真正原因,我只想問一下大家,你們記得住創業成功的有幾人?李想?戴志康?李想跟我坐在一起做創業論壇的時候,他反復地講,就在他的身邊,就在他那個圈子里,他看到幾百個公司幾百個團伙香消玉殞。因為我把公司都當作“她”,她的命很值錢,但她的命很脆弱,我們沒有人想著創造一個她再損掉她,可是統計規律卻很無情,所以皇明的VVM很簡單,愿景就是“為了子孫的藍天白云,實現能源替代”,使命“倡導綠色生活營造綠色家園”,價值觀“專注可持續”,做完這些我發現還不夠,覺得缺一個東西,缺少一個非常核心的東西,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缺少的東西,叫“信仰”。我們大家信什么?信金錢?信創業成功?信明星?沒有這種普世價值,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變得很蒼白。其實我們常說市場經濟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是的,市場經濟絕對不相信眼淚!它有鐵的規律,這個鐵的規律和社會當前的規律是一致的,當我們沒有摸出這些規律的時候,我們對創業的真諦還沒有感覺的時候,我們何談創業?我們何以當這個團隊當這個事業的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