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成本風險,歐美貿易壁壘漸筑漸高,也在增加玩具企業的出口風險。美國是中國玩具的主要出口市場,但近年來出口美國的中國產玩具頻繁發生召回事件,日前,美國進口消費品監管機構的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表示,如果中國玩具制造企業不根治安全隱患的話,將會遭遇更多的召回。此外,歐盟委員會將于2011年7月20日正式實施《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該指令是目前世界上最嚴格最苛刻的玩具法規。
對于安全質量,李偉堅一點都不敢松懈,他身邊就曾有朋友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2007年,佛山市利達玩具有限公司老板張樹鴻以自縊的方式,回應了美國最大玩具商美泰對中國產玩具大規模召回事件。這件事情對李偉堅震撼很大。
押注瘦身轉型
廣東玩具生產大約占全球的一半。這幾年來,目睹身邊的玩具制造大鱷一個個倒下,李偉堅感嘆自己的玩具廠能夠生存下來實屬不易,從去年起對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戰略調整,一邊將玩具廠迅速縮小到幾百人的規模,一邊加強了研發和設計,集中為一些中高端客戶代工。與此同時,他騰出很大精力跨入LED燈具這個新領域。
目前,國內企業一窩蜂涌入LED燈制造行列,李偉堅稱,自己不是盲目地跟風踏入這個新興行業,而是有計劃地進行轉型升級,在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大趨勢下,必須提高產品附加值。
李偉堅初步的算盤是,年產1億元產值的玩具,至少需要2000名工人,而生產同樣產值的燈飾,不到300名工人。一個玩具只能買幾元到幾百元,而一盞無極路燈可以賣到2000~3000元,一些LED路燈甚至買上萬元一盞,而且燈飾的原材料遠遠沒有玩具的復雜,相對容易核算成本。
通過收購以及整合多方資源,李偉堅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已建立起8萬多平方米的各類照明燈生產基地,擁有年產值10億元的產品生產能力。
他坦言,LED燈的核心技術掌握在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手中,該企業LED燈芯片基本還是依靠進口,但在LED燈開發應用和設計等方面取得很大突破,正在與一些照明光源科研機構合作從核心技術突圍。
“國內外都在鼓勵企業朝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這個新興產業有很大市場空間,因此我們的節能燈從一開始就以自主品牌進軍國內外市場,近日剛拿到一宗來自智利的大單,因為之前從事電子玩具出口,熟悉歐洲RoHS指令等標準,也很順利進入歐盟等市場。”李偉堅解釋說,新興行業更容易培育自主品牌,而玩具行業已非常成熟,設計、品牌以及渠道基本掌握在美國、日本等玩具企業手中,而且中國玩具80%~90%以出口為主,國內缺乏玩具銷售渠道,拓展內銷也困難重重。
在勞動密集型的玩具行業“瘦身”后,李偉堅明顯感覺到成本壓力減輕不少,對玩具訂單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不急著依靠數量來維持工廠的運轉,今年來一直保持賺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